安徽网库讯:岳坊镇牛王村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村民增收致富过程中,充分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庭院经济”致富模式,提高种植水平,有效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70岁的岳坊镇牛王村村民李朝美,他是2017年的脱贫低保户,儿子2013年因车祸离世,儿媳看到生活无望,撇下嗷嗷待补的幼儿离家出走。妻子郁秀侠因为家庭的变故打击,长期卧病不起,原本性格开朗的李朝美也是一蹶不振,如果不是看到孙子的可爱,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信心,2014年被村纳入了建档立卡户,根据精准扶贫的政策,帮他家申请了房屋修缮,为妻子郁秀侠办理了肢体残疾证,给孙子李伟成办理了义教等的应想尽享的政策,并且为李朝美申请了低保(三人)和公益岗。

聪明勤劳的李朝美在自家的承包地也种植了特色的高粱,门前养殖土鸡,但是今年牛王村前李庄将开始美丽村庄建设,优化门口“五小园”建设,既要美化环境,又要保障自家的收入不减少。他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认真听蒙城县林业部门技术专家和湖南九九慢城杜仲产业集团的技术顾问讲解:积极引导种植杜种树培训课堂。
杜仲是杜仲科植物,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杜仲皮是传统名贵中药材。研究发现,杜仲的根、皮、叶、花、果等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内含有较为丰富的杜仲橡胶以及α-亚麻酸、桃叶珊瑚苷、绿原酸、杜仲黄酮等80余种活性物质,有橡胶、制药等诸多产业领域的需求,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杜仲又是乡土树种,树姿好,干形笔直,树冠浓密,雌雄异株,寿命长、生长快、材质好,病虫害少,是理想的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树种,可用于农田防护、水土保持、道路绿化,也可在城镇绿地、公园、庭院、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在生态建设和美丽村庄建设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全县土壤主要是砂礓黑土,分布较广,约占耕地的76%,其次是潮土,约占耕地的17%,主要分布在涡河沿岸,其它还有潮棕壤类、褐土类、石灰土类和棕壤类,约占耕地的7%。全县土壤呈微碱性,pH值在7.5左右。我县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对杜仲生长较为适宜。杜仲栽植简单,我县育苗有华仲5号和华仲8号两个品种。单行种植株距3米左右;成片种植株行距4米*4米,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配置比例为9:1〜9.5:0.5,为了提高阳光照射尽量南北成行。
大穴大水,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一般3年就能开花结果,5年后进入丰产期。农户种植杜仲,政府统一供苗。据测算,采用杜仲果园化栽培技术,种植五年后每亩至少收入3000元。
听课的大部分都是因为家有老人或者孩子上学,不能外出务工,还有一部分是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他们认真的听,不懂的及时问,利用门前屋后发展杜仲这样的特色种殖业,预计每年农户均可增加几千元的收入,通过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带动该村民增收致富。
牛王村党委书记王保飞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将继续加大引导力度,拓宽特色种养殖渠道,为不同的农户群体“量身定做”增收措施,进一步增强扶贫‘造血’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农户经济效益和乡村振兴的社会效益,为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