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严峻 台湾苦思良策
本报记者 柴逸扉
“旱情已经十多年没这么严重过了。因为担心无水可用,这几天大家都在田里日夜顾田,没有一刻闲工夫。”望着眼前“口渴难耐”的庄稼,台南的张姓稻农忧心忡忡地表示。
每年夏季,由于降水量少、水库库存有限等因素,台湾南部及离岛容易出现旱情。今年因为天气更加闷热、梅雨季来得晚,这些地区的旱情尤为严重。水库见底、农作物减产、民生用水受限……各种问题的凸显,让水危机话题在岛内持续发酵。
|
滞洪池成大草原
近日以来,台南地区持续高温,正午时分更是达30多摄氏度。酷热的天气,让降水成为这一地区的奢侈品。
位于台南仁德的滞洪池,以往不仅能泛舟,还曾放养鱼苗,但如今占地近24公顷的区域滴水不剩,湿地生态全面消失,放眼望去如同一片干枯的草原。眼前的场景难以让人相信,这里曾蓄水超过52万吨。
而全台规模最大的曾文水库(位于嘉义与台南交界),如今蓄水量只剩下6%,水库见底、河床长草,水情相当吃紧。
由于此时正遇上台南水稻的出穗、授粉期,水稻焦渴万分。无米乐稻米促进会总干事张美雪表示,这时候稻米最需要水,水稻孕穗过程中若没有充足的水分滋养,胚乳中的淀粉含量不足,届时收获后,米粒会较不完整。一旦碎米粒、次级米产量变多,最后只能加工成饲料米,对农民来说并非好事。
“所以这些天晚上整条马路上都是农民,他们有的怕水不够,去抽地下水用;有的担心被其他农民抢水,干脆整夜守在农田里。有农民原本要参加冠军米比赛,最后也都放弃了。大家都牵挂着田里的稻谷有没有水喝。”张美雪说。
除了稻谷生长受旱情影响,台南的爱文芒果预计将会减产,只剩去年产量的30%到50%;澎湖地区由于观光旺季的到来而涌入大量游客,也让原本不宽裕的水资源更为吃紧。澎湖的成功、东卫和兴仁这3座水库的水位已降至临界点,几乎快干涸见底,目前澎湖地区每天约缺水2000吨,马公市区已陆续出现供水不足而断水的窘况。
水库淤塞储水难
“老天爷下不下雨,从来就不是人为力量所能控制,但无雨问苍天,背后却颇有一种宿命的无奈。”针对近日岛内出现的缺水情况,台湾《中国时报》发表文章指出,台湾并不缺水,虽旱涝分明,但每逢梅雨季、台风季,还是会挹注大量雨水;关键是留不住水,才会注定每逢旱季就只能喊缺水,一喊数十年,根本是人谋不臧。
台湾大大小小水库不少,为何还会出现留不住水的局面?业内人士指出,岛内许多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严重,才使水库“碗公变浅碟”,形同失能。例如营运超过半个世纪的白河水库,在全台95座水库、水坝和拦河堰中,淤积量排名高居第二,蓄水率竟只剩0,无异于“寿终正寝”。
其他水库在面对强降雨或台风时,除了能积蓄降水,同时也要承受它们夹带着的泥沙,从而影响了水库的蓄水能力。比如台湾2009年发生“八八水灾”时,曾文水库就因暴增9108万立方米泥沙,造成水库淤塞。
“开源”困难靠“节流”
面对缺水问题,台“内政部前部长”李鸿源说,南部地区只有台风季才会下雨,如果台风迟到,那么缺水问题就会严重,因此当局有必要将水回收列为优先政策。“台湾缺水问题已无法靠‘开源’的方式解决,只能靠‘节流’,靠节约用水再利用。”
台湾南区水资源局表示,去年8月迄今,全台节水近4.85亿吨,约将近2座石门水库的水量。
针对水库淤积的问题,台“经济部水利署”表示,今年5月底前,全台水库清淤目标是540万立方米,以清淤平均每立方米500元(新台币,下同)计算,全台水库清淤需花费27亿元的预算。据了解,目前曾文水库已启用防淤隧道,平均年排砂量为104万立方米。
此外,台当局相关部门还在气象条件合适时采取人工增雨作业、规划北水南运的区域水资源调度、统筹农业用水分配、倡导民众节约用水等举措,力图避免水资源紧张,实现合理利用。
不过,相关措施效果如何,仍有待检验。不知这个夏天,台湾民众是否要勒紧裤腰带用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