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烈山马场社区强化党建引领,法治先行,多元协调,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引领社区居民自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党建引领,整合多元主体。多元主体包含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工作站、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六类主体”,全社区实现了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代表工作室的全覆盖,推行了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所在本社区外单位党员相互联络,定期到社区值班,开展志愿活动;吸纳5名有影响力的驻社区单位党员负责同志以“兼职委员”身份进入社区综合党组织领导班子,构建区域统筹组织模式。2022年上半年,开展以党代表进社区为重点的“五进社区”活动8场,及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建立党居联合议事会作为社区最高决策平台,社区重大事务由党居联合议事会集体商讨,法治决策,共谋发展。
该社区创新实行“一家人”工作法,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组建“管家9+2”志愿服务团队,包括党员先锋管家、巾帼管家、老兵管家、平安管家、健康管家、法管家、楼道管家、少年管家、车管家9支管家队伍以及李华志愿理发队、王浩医疗健康服务队,建立起民间说事调解阵地,带动社区群众共商家事,把社区建设成家庭共同体。
法治先行,优化多元机构。围绕“多元共治”的主题,形成多元共治社区治理体系。依法为媒,优化整合综合治理工作站、村居警务室、公共法律服务站、社区矫正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站、安置帮教工作站;进一步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矛盾化解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治安调解、信访化解‘五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全面加强政法干警、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做到主动化解、源头防范,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
该社区设立9个调解室和“居民说事点”,吸收了法律服务、调解志愿者、行业性专业调委会等相关部门和组织进驻,实行矛盾纠纷集中受理、集中梳理、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实现矛盾纠纷就地解决,同时还以远程援助、调解平台为载体,与镇(街)、村(居)调解现场终端设备数据互通,实现线上调、网上办,为群众提供便捷化、信息化服务。自2020年成立以来,该社区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04件,接受调解103件,调解成功103件,成功率99%。
优化平台,拓展多方参与渠道。设立社区民主议事平台。建立居民议事会制度,成员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业委会、物业企业、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政法力量(进驻社区民警、司法干警、律师、法官、检察官)、社区居民等方面的代表组成,通过积极引导社区各方力量按照规范的程序对社区事务进行科学评判、民主决策,逐步形成民主提事、民主议事和民主决事的良好氛围。
设立社区服务执行平台。梳理当前各类社区服务工作,统合社区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及个性化服务,建立社区服务中心作为主平台,打造“大服务平台”的社区服务新模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设立社区民主监督平台。成立社区工作评议会,成员在“两代表一委员”以及社区居民中选举产生,与“一站两委”人员不交叉。以居民满意度和社情民意知晓度为评议导向,对社区各治理主体的履职情况、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情况等进行评议监督。
设立社区信息网络平台。设立社区信息网络平台,链接社区家园网,利用社区电子屏、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实现各类信息的循环碰撞、智能推送和共享应用,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让社区居民享受更加方便快捷的智能服务,极大方便群众办事,提升居民防疫、防骗、防邪、防灾自救能力。
优化服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优化社区社务服务。设立医保社保、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租赁、劳保等各项综合服务窗口,打造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的政务服务模式。
优化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率先建成普惠性幼儿园1所;实现社康中心、健康养老设施、图书室全覆盖;打造“一公里法治文化墙”,基本实现法律服务、公共文化设施无盲点均衡覆盖,逐步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多渠道供给。
优化社区公益服务。充积极调动各类志愿服务队、义工、社工等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援助和补充服务。开展社区扶贫帮困、教育培训等7类服务,成为动员社区居民就近参与志愿服务的实体阵地。
优化社区便民服务。结合每个社区的不同特点,围绕社区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和社区居民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解决老百姓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
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现在的马场社区蝶变为一个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