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泾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为主题,坚持“生态泾县、绿色发展”主基调,聚焦“四个泾县”建设,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加快建设创新型文化强县和旅游强县,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发展泾县文化旅游的重大意义
文化旅游业对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十分显著。泾县作为国家级生态县,更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践行“两山”理论,走文化旅游发展之路。充分利用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将为泾县绿色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无穷的动能。2018年,泾县全年接待游客4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亿元,分别增长22%、21%,旅游收入占全县GDP的43.4%,文化旅游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文化旅游业对泾县扶贫脱贫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为贫困群众创造就业机会是脱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旅游业就业容量大、门槛低、层次多、方式灵活,既有适合广大群众参与就业的大量岗位,又有适合不同类型的高层人才创业的众多机会,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妇女创新就业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适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意创业热情。文化旅游业扶贫正成为发挥文化旅游综合功能,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新方式、新途径、新载体。
文化旅游业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起到积极引领作用。文化旅游业资源消耗低、污染少,可循环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产业,是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建设、传播、共享生态文明最有优势、最富潜力的美丽产业。泾县围绕文化旅游,以“景点带动景区、景区带动乡镇、乡镇带动县域发展”的模式,建设了一批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和旅游村镇项目,如琴溪、桃花潭、蔡村、汀溪等乡镇,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发展泾县文化旅游业的条件优势
发展文化和旅游客观条件丰厚独特。文化的发展,源于历史的传承,赖于现实的展现,更需要未来的引领。泾县位于北纬30度线上,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特色鲜明,既有“汉家旧县”的丰厚底蕴,亦有“宣纸之乡”的独特传承,更有“红色故里”的民族荣光。截至2018年,泾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入选人类非遗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省级非遗名录9项,文化遗产的数量和级别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发展文化和旅游区位优势后发先至。泾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交接地带,南到黄山30多公里、西至九华山60多公里,与太平湖紧紧相连,属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域,邻近铜陵、芜湖、南京、马鞍山等城市。随着京福高铁和宣泾快速通道的开通,以及芜黄高速的加速推进(2020年完工),泾县区位优势逐步彰显,后发而先至。 “三纵四横”的快速交通体系已然形成,将构建起合肥、芜湖、黄山、九华山“1小时”,南京、杭州“2小时交通圈”。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初具规模。近年来,泾县建成对外开放景区15个,其中,4A级景区7个、3A级景区6个,A级景区数量和等级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拥有省级旅游示范村1个,市级旅游示范村9个,形成了桃花潭镇桃花潭村、查济村、汀溪乡大南坑村、蔡村镇月亮湾村、榔桥镇黄田村等乡村旅游集聚区,农家餐馆、民宿总数突破500家。每年伊始,连续举办九届的“泾川风”春节群众文化周活动,已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每年吸引数万群众和游客。连续举办多届油菜花马拉松、自行车邀请赛和桃花潭龙舟赛等品牌赛事。泾县先后荣获“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和“安徽省旅游强县”等荣誉称号。
发展文化和旅游政策措施保障有力。机遇与挑战并存,信心与希望同在。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将旅游业培育成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领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生力军。《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将统筹推进皖南示范区等四大板块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水准的旅游精品景区,打造一批国际化旅游精品线路。实施旅游提质大会战既是强县之策,也是富民之举,更加坚定了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
成绩固然可喜,但存在的问题也很严峻,泾县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征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县级公共文化场馆设施简陋,景区与景区、景区与城乡之间的通达性不够,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停车场等功能不完善,尤其是住宿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不足。二是核心品牌景区缺失。虽然泾县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3A级以上景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但体量小、布局散、线路长的问题比较突出,游客以过境游、短途游为主。至今省级、国家级度假区和5A级景区还是空白。三是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缺少宣传推介文化旅游的大手笔、大动作,创意不新、策划不够,融入大景区和大环线的办法不多。
三、发展泾县文化旅游的补充措施
(一)筑牢根基,加快建设,夯实文旅发展坚实基础。
坚持以旅游畅达为基石,全力构建内通外联、高效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完善“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芜黄高速泾县段、宁泾公路泾县段、云北路改建、榔茂公路、“皖南川藏线”泾县段道路拓宽等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宣泾高速项目实施,全线启动322省道城区至茂林美丽公路建设,完成泾青通道、泾县-黄村-茂林公路改建项目施工准备。
围绕“提品位、补功能”,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项目实施,优先实施泾县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及博物馆项目建设,彻底改变公共文化设施在全市落后的局面。坚持实用、便民的原则,按照打造智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构建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和智慧旅游管理三大体系,大力推进智慧旅游中心建设。
以新四军红色文化为特色,以廉政教育为核心,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在云岭研学游的基础上,筹建云岭军事拓展训练营,专业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军旅生活体验、夏令营等活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二)打造品牌,文旅融合,提供优质旅游产品服务。
按照《2019年泾县政府工作报告》“强力推进云岭红色旅游景区、桃花潭·查济景区5A创建”的要求,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建立创建机制,并引进职业创建团队,及时召开5A级景区创建启动大会,有效落实各项任务,加速推进云岭、桃花潭、查济景区提质增效,有序推进景区升级晋位。
文化是旅游的魂,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社会发展所趋,泾县应顺应趋势,不断创新,相信今后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要以中国宣纸文化园和丁家桥镇为重点区域,强化原产地域保护,开工建设中国宣纸小镇,研发宣纸文创衍生品,打造宣纸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精品,力争打造全国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宣纸文化游景区。
根据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皖南川藏线”风景道建设。实施泾县段道路拓宽工程建设,启动汀溪上漕至桃岭内部循环路项目,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沿线景观平台和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水墨汀溪景区提升项目,高品质打造“皖南川藏线”旅游度假区(泾县)。
(三)活化载体,创新营销,拓展对外宣传推广途径。
抓媒介,宽领域展示“红色故里”新面貌。强化同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合作与联系,积极策划主题宣传。加强京福高铁、杭黄高铁等沿线重点客源地营销,高铁站、高速主出入口和服务区等投放广告。抢抓宣城市被授予G60优秀人才疗休养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的难得机遇,大手笔运用如百度、今日头条、凤凰网等新媒体资源优势,精准营销,开辟沪苏浙皖等旅游客源地市场。
抓活动,全方位展示“宣纸之乡”新形象。加大旅游事件营销、节事营销策划力度;高定位、高档次打造泾县品牌节庆活动,继续办好自行车赛、油菜花马拉松赛、桃花潭龙舟赛,适时举办“中国桃花潭国际诗歌节”;组织参加各级文化创意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大赛和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举办旅游推介(导游、讲解员)大赛,泾县旅游商品创意(伴手礼)大赛,评选出我县旅游伴手礼。
抓营销,多角度展示“人文名城”新风采。开展对客源地市场的调研,以精准对接南京、合肥、杭州、上海、皖北等周边城市营销体系为突破口,针对各市场特点设计旅游产品、制定营销策略。以“皖南川藏线”为主题,加强与当地自驾车联盟和汽车俱乐部的合作,将泾县主动融入沪苏浙大旅游环线,吸引更多的游客将泾县作为深度体验的旅游目的地,加快实现游客由“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型。以热播剧《大江大河》在泾县拍摄为契机,策划推出黄田、蔡村专项营销行动。拓展安徽“十大古村镇”(查济村)活动成果,策划推出专项营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