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无意与中方冷战。”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这番话在一些美国学者,特别是“中国通”看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在第二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11月9日于华盛顿举行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金骏远(Avery Goldstein)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就两国展开对话的重要意义、对双边关系现状及走向谈了自己的观点。金骏远对中国的研究十分深入,曾将新中国成立后的大战略归纳为冷战前的“生存战略”和冷战后的“复兴战略”,而对中美战略互动的未来发展,他一直强调要避免战略误判。在这次访谈中,他依然强调,外交安全对话对美中确保理解对方将如何行事至关重要。
美国害怕中国“过度”缩小差距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过去两年的中美关系?
金骏远:我要说的是过去一年多来双边关系已严重恶化,但现实是,在奥巴马总统第二任期时美中关系就已开始恶化。美中之间存在许多引发冲突的事务,而双方继续密切合作的领域正相对减少,如气候变化、反恐和伊朗核协议等。我认为,这种关系多半已开始转向2016年美国大选时的情形,其实就有意对中国推行更强硬路线而言,当时共和党与民主党持相当类似的立场。因此,即便希拉里胜出,她的顾问也会对中国采取更强硬手段。
在特朗普政府中,他安排的人不仅更决意与中国对抗,而且还以一种令人尚不清楚的方式:到底是一种意在重启双边关系的谈判战略,还是一种旨在压制中国的长期对抗战略?可以说,在第一年任期内,特朗普总统并未采取太多重要行动,只是从今年5月和6月才开始采取一些看似将使美中双边关系真正变得更困难的实际政策,尤其是在经济事务上。但对华关系不仅限于一场贸易战,贸易只是其中的最小部分。它还事关(中国)投资、供给链和美国在经济上与中国相互依赖可能产生的安全后果。如此看来,整个问题都已完全浮出水面,涉及网络安全、技术安全、知识产权安全以及军事安全,美国现在担心的是:这条与中国相关的“供给链”可能给美国的军事装备生产带来影响。因此,美中之间目前的根本问题是,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治下的美国都在担心中国与日俱增的财富和实力对美国的全球利益意味着什么 。
环球时报:中美之间利益冲突真的如此严重吗?
金骏远:有关美中利益冲突已被夸大。这与担忧有关,如刚才所说的美国担忧中国与日俱增的实力。实力并非一种利益,问题是有关利益的本质正让美国对中国的实力感到忐忑不安。此外,我们希望全世界都信奉“等同于普世价值观的美国价值观”,但中国显然并不这么认为。这也是美中两国存在根本利益冲突的领域之一。双方在“航行自由”上也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但我并不认为这是根本性的。
在经贸领域,除非你相信在特朗普政府内有人认为经济是中国致富美国就将遭罪的“零和游戏”,否则真的难以理解特朗普政府的所作所为。特朗普政府认为贸易就是增长不够快的蛋糕,如果我获得更大一块,你就只能得到更小的一块。
环球时报:美国到底“害怕”中国什么?
金骏远:美国仍有遥遥领先的最强大国家地位。从军事能力、经济能力和科技能力的现实评估看,中国仍与美国相差甚远,但美国并不希望等到中国“过度”缩小这种差距。毕竟在全世界与美国有关的大多数地方,美国目前都不用担心有任何力量能阻止其随心所欲。可是,在中国家门口是个例外。尽管美国拥有能为所欲为的军事实力,但如今中国已强大到足以使美国在中国附近这么做就将面临极大风险的地步,因为中国能惩罚美国并迫使美国付出相应代价。
在美国看来,如果这是目前的东亚现状且中国正变得非常强大,那么美国就有可能也在其他地方面临这种状况,而美国更渴望其自身仍是全世界保持巨大优势的最强大国家。因此,美国正在担心中国迎头赶上。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民主党和国会都担心中国是否正迎头赶上,(即便追赶也)至少需要“公平”追赶。
美国现行政策无异于灾难
环球时报:美国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心态复杂,有时还施加阻力。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金骏远:美国对“一带一路”的反应并不有利于该倡议。尽管时任国务卿蒂勒森和现任国务卿蓬佩奥等官员都谈论所谓“债务陷阱外交”,但那只是宣传言论而已。问题是在开展“一带一路”项目的地区,到底有多少国家持这样的观点?在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到底在发生什么的情况下,美国的反应只是批评中国。美国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以前和现在都没有达到其应具有的透明度。
美国人和欧洲人对非洲或拉美的投资也曾引发反对的声音,但我认为中国人已学到一些经验,尤其是在非洲。21世纪头10年,中国在对非投资和贸易中也积累了经验教训,如在一些案例中未曾认识到有关交易是否看起来仅使中国和中资企业受益而不惠及当地人,而这样的做法终将带来问题。在前不久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新达成的协议彰显中国已深知必须不断加深和改进合作,以确保帮助非洲国家发展。
环球时报:美国政府的一系列“退群”做法,将对世界秩序造成什么影响?
金骏远:我无法为特朗普总统的此类行为辩护。美国现行政策正在破坏美国帮助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这无异于一场灾难。在我看来,这是适得其反之举。遗憾的是,正如我们在有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世贸组织和其他多边机制内所看到的,美国想要摧毁这种秩序。那些机制仍将继续存在,但没有美国支持将无法保持原貌。一旦美国破坏这些机制,就将难以重建它们,尤其是当我们正置身于一个美中两国相互怀疑的世界之中。
美中不要误读对方行为
环球时报:如果美中两国发生正面冲突,会有哪些触发因素?
金骏远:我不认为经济事务将成为触发两国冲突的因素,因为最严重的状况是军事冲突。但(真正的)危险状况将出现在引发中国认为需要采取行动,并反过来迫使美国决定该如何应对的南海事件,以及美国对台政策改变等事态上。相对而言,我并不那么担心朝鲜问题。其实特朗普总统已排除充满风险的军事选项——对朝鲜使用武力。考虑到韩国和中国的态度,我不认为特朗普能重新对朝鲜开展“极限施压”。
环球时报:在您提到的这些大背景下,中美外交安全对话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金骏远:我认为这种对话至关重要。虽然它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两国关系,但维持沟通渠道非常重要,因为双方都必须找出如何管控这种竞争的方法。国家之间的关系存在“3C”状态,即合作(Cooperation)、竞争(Competition)和对抗(Confrontation)。尽管美中之间存在一些竞争领域,但中国仍希望双方长期合作。目前真正令人担忧的并非是双方能维持多大程度的合作,而是能否确保在竞争范围内且不转向冲突,特别是不相互误读对方的行为,从而导致危险事态失控。我认为,美中两军之间的交流极其重要,无论对双方找到如何管控美国开展有关“航行和飞越自由”行动的方法,还是确保双方在发生舰只相撞时防止事态失控都是如此。这种对话对美中确保理解对方将如何行事至关重要。
环球时报:中美之间会像一些媒体炒作的那样,将出现一场冷战吗?
金骏远:我们不妨这样说:一场冷战总比一场热战好。一定意义上说,我们两国已进入一场“冷战”,其间双方都在很大程度上将对方视为竞争者、对手甚至敌手,但其中仍有某些区别。如今两国间的意识形态问题并不严重,这迥异于美苏冷战时期。但美国正将此视为与一个主要对手进行的“双极之争”。
当今世界毕竟不同于以往。尽管无论美中之间的竞争如何发展,都已导致紧张局势且引发双方制定相应军事计划,但这样也还是不同于冷战时期,因为当时的苏联和东欧国家完全与西方隔绝,而现在并非如此。无论美中关系将变得何其糟糕,这种竞争都不会演变为昔日的冷战。东亚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和中亚国家都不会切断与中国的联系。来自冷战的一个好经验是双方应奉行不仅进行战略对话还需开展军备控制磋商的理念,因为该理念能管控竞争并降低导致关系紧张升级的风险。(王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