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4日,中国第十战区受降仪式在蚌埠举行,给这座新生的城市留下了一份厚重的历史记忆。记者昨日从市史志办、龙子湖区规划局获悉,蚌埠市将在受降遗址勒石立碑,筹建“中国第十战区受降纪念墙”,见证蚌埠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立下的不朽功勋。
龙子湖区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第十战区受降纪念墙”规划在凤阳路立交桥北侧、靠近市人民银行用地边界,原蚌埠受降仪式举行地开建。在蚌埠史学界专家、学者的倡议与指导下,规划方案将对中国第十战区蚌埠受降情况予以立碑纪念,同时建设纪念亭、纪念广场,完善其他配套基础设施。目前项目规划已完成,即将开工建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彭劲秀认为,70多年前,第十战区在蚌埠的受降仪式虽然只有短短的15分钟,但它见证了取得抗战胜利时蚌埠人民巨大的欢乐与喜悦;现在,在受降遗址刻石立碑,是蚌埠人民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之举,民族记忆理应代代相传。 “随着蚌埠市学者对抗战研究的深入,淹没史海的中国第十战区蚌埠受降史实逐渐被学界认可,并相继在抗战重要纪念设施中走进公众视线。”市史志办副主任郭照东介绍,1945年9月24日,中国第十战区受降仪式在蚌埠举行,蚌埠成为安徽、江苏两省长江以北地区68234名日军缴械投降的指挥中心。为庆祝抗战胜利,当时位于华昌街的日军“慰安所”——蚌埠九皋旅社,被更名为“胜利旅社”;位于南山公园山顶东侧的日本“神社”被拆除后,在原址上兴建“抗日胜利纪念碑”;贯穿城市东西方向的主干道贯通后,也被命名为“胜利路”。紧接着,蚌埠再次启动了筹备建市工作,并于1947年1月1日成为安徽省首个建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