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常坟镇突出特色文化 打造旅游强镇图为常坟镇遇春公园 青砖灰瓦、木构梁柱,行走在怀远县常坟镇的商业街区,明代的建筑风格与小镇整洁安逸的环境融为一体,仿佛错乱了时空。张灯结彩、花鼓传韵,置身于常坟镇的花鼓灯培训基地,铿锵有力的鼓点和欢快热烈的舞姿合二为一,传递着古朴的喜悦。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遇春公园旁蜿蜒的步道与荷塘紧密相拥,凸显着河湾古镇的钟灵毓秀……“遇春故里,鼓韵常坟”,11月20日上午九点多钟,记者一进常坟镇区就看到这样的标志牌。陪同采访的镇党委宣传委员陈欢说,作为明朝开平王常遇春祖坟所在地,也是花鼓灯民间艺术重要发源地之一,常坟镇在美丽乡镇建设过程中,突出特色文化挖掘,聚焦旅游经济发展,着力打造旅游强镇。 “这里是我们以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为契机打造的特色公园。美丽乡镇建设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在陈欢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常坟镇遇春公园,欣赏这里的美景。陈欢说,明代开国元勋常遇春是常坟人的骄傲,甚至常坟镇也以常遇春的祖茔所在地而得名。淮河畔,常坟镇依着历史遗迹“常氏三王墓”修建了遇春公园以及两千米的带状文化长廊,这里聚集了公园空地、篮球场、亲水步道、凉亭、文化大舞台等一系列居民公共设施,历史文化与沿淮风光在这里交织,吸引不少居民前来休憩玩耍。“这里除了篮球场,都是这一年多新建的,以前全是水泥地,还有人在这种菜,旁边的亲水公园以前也是臭水沟。”常坟镇党政办工作人员戚梅山告诉记者。上午10点钟左右,记者看到一名正在遇春公园踩点举办亲子活动的幼儿园老师,据她介绍,公园修建完成后,镇里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喜欢在这里举行。 离遇春公园不远处,是一排明代建筑风格的特色街区“开平街”,街上青瓦房檐、古色古香。陈欢介绍说,常坟镇是人口大镇,仅镇区就有3.8万人左右,经商者较多。 美丽乡镇建设启动后,镇里在规划编制上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按照“治脏、治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要求,委托专业机构蚌埠市规划设计院充分调研走访,编制完成《常坟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规划》,其中对原有商业街区进行整治,依照明代建筑风格改造,统一样式、提升品味、形成特色。去年以来,常坟镇按照镇区总体规划,整合各类资金5000万元,分8个大项20余个小项对建成区进行改造,除了公园、商业街区,常坟镇还打造了花鼓灯一条街,实施了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新增农贸市场摊位200余个,铺设柏油路2400余米,墙体立面改造8万多平方米,新建和改建公厕7座,修建桥涵2座,铺设下水管道6000余米,新增停车位200多个,安装路灯332个,种植绿化苗木7500余棵,绿化面积1100余亩,新建日处理能力500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实现了集镇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 在突出特色新建的同时,常坟镇加强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机制的建立。走在常坟镇的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出店经营的现象,店面经营秩序井然,车辆停放规范有序。据介绍,去年以来,常坟镇按照“两治理一加强”和“十无十有”的要求,深入推进“6122”整治行动,即整治6个街区、1个市场、2条主干道、开展常坟好人和小红帽志愿者活动2个活动。“我们的监控和县交警队监控连在一起,在街道车辆乱停乱放一定会被扣分罚款。”陈欢说,为了达到长效管护,除了加强技术力量,镇里还对建成区环境卫生进行市场化运作,成立行政执法队伍,明确每一条路、每一栋楼、每一个店面的责任人以及推进措施、工作标准、时间节点和完成时限。目前,全镇已经做到沿街店面无出店经营、无马路市场、无流动饮食摊点,所有临时摊点全部进入规划区域。 “美丽乡镇建设初见成效,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功能配套齐全,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的特色小镇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陈欢说,下一步,镇里将在美丽乡镇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围绕明文化、花鼓灯文化,把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形成强大的旅游资源,努力把常坟打造成蚌淮之间的综合型经贸旅游中心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