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地方 > 蚌埠
投稿

文化蚌埠还需抒展诗意情怀

2018-06-19 15:25:29 来源:安徽网库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蚌埠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在着力打造‘生态之城、幸福之城、文明之城、宜居之城’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诗人的创造力,用绚丽多彩的诗笔去描绘蚌埠的历史与现实,展示珠城儿女的奋斗历程与心灵画卷,凝聚蚌埠的城市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诗意蚌埠,让诗意蚌埠为珠城的腾飞插上有力的翅膀。”姚国建说。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淮河流域的悠久历史孕育了蚌埠独特的文化情怀,我们需要更加开放的文化视野、包容豁达的文化胸怀、追求创新的文化气韵,以强有力的文化建设打造现代蚌埠的新的文化风采。”王青说。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6月9日至10日,由市委宣传部、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主办,蚌埠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承办的“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蚌埠”创作交流活动在古民居博览园举行。著名诗人叶延滨、舒洁等与蚌埠诗人在古香古色的剧坊座谈,探讨新诗的发展方向,交流创作的心路历程。蚌埠诗人对繁荣本地诗歌文学创作、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蚌埠尤为关注。本期“党报会客厅”专栏遴选了叶延滨、姚国建、胡向琳、宫蔚国、王青等诗人的观点。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文化蚌埠建设,不能缺少打造“诗意蚌埠”这一项重要的工程。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在着力打造“生态之城、幸福之城、文明之城、宜居之城”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诗人的创造力。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姚国建安徽省诗歌学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蚌埠学院教授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尽管当下是一个相对功利务实和注重感官娱乐的时代,但诗意理想从未远去。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青年学生中,从不缺乏心灵纯净敏感、富于思想与才情的孩子。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胡向玲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社会越是发展,文明程度越高,就越是需要文学艺术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期待蚌埠在文化方面先行一步,成为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中心城市”。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宫蔚国《淮风》诗刊主编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一个城市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竞争力、辐射力和引领力。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我市的文学创作较前有了长足的发展。相对于其他城市,蚌埠对文学的投入还远远不够。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王青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在诗歌兴盛的时期,特别是年轻人,很多都以读诗、写诗为荣。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如果说诗歌不景气了,那不是读者的问题,可能是诗歌出了问题。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叶延滨中国文联诗歌委员会主任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中国诗歌万里行座谈会现场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深度对话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诗歌滋养心灵塑造灵魂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唤起大众对古典诗词的兴趣。诗歌曾经为时代代言。如果说诗歌不景气了,那不是读者的问题,可能是诗歌出了问题。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主持人:有人说,诗歌不景气了,新诗创作走了下坡路;有人说诗人迷失了,好诗越来越少,连中小学教科书都极少选用新诗作品了,你对此怎么看?诗人应当有怎样的坚持与坚守?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叶延滨:在诗歌兴盛的时期,特别是年轻人,很多都以读诗、写诗为荣。1987年我在四川做《星星诗刊》主编的时候,曾经策划过诗歌节,邀请舒婷、顾城、北岛等做讲座。讲座会的票定价2元,因为一票难求,被倒票黄牛炒到20元一张,涨了整10倍。闻讯而来的诗歌爱好者实在太多,会场的六扇门被挤坏五扇,会场的过道、台前挤满了听众。讲座的同时也有诗歌朗诵,舒婷、顾城等都现场朗诵。当《将军,你不能这样做!》朗诵结束,主持人说诗作者就在观众席上,在请作者上台的时候,群情激动,纷纷涌向作者,作者一下子被热情的诗迷“裹挟”了,全场沸腾,场面令人难忘。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诗歌应该是有读者的。如果说诗歌不景气了,那不是读者的问题,可能是诗歌出了问题。诗歌曾经为这个时代代言,诗歌曾经作为这个时代的创新者。《将军,你不能这样做!》其实是中国第一首公开发表的反对腐败的诗歌。诗歌从来都是关注现实、关注艺术探索的,北岛是这样,舒婷、顾城等等都是这样。当年他们的诗是中国最先锋的实验派诗歌,都有一定的读者群。现在,诗歌是在前进中出了问题,需要我们反思。比如中小学课本里新诗选用极少,诗歌的门槛被取消了,进门不需要“门票”了,原来是必须能在《诗刊》等大报名刊上发表过作品才能称得上是诗人。现在都自诩是诗人,没有门槛、没有裁判了,每个人都可在手机上发表“作品”,而这个作品的好坏已无价值标准可言。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同时,现在“盛产”的博士在诗歌研究上不循常理,而是剑走偏锋,非要在正常的价值判断、审美原则上寻求“突破”,每个博士都这样,那么诗歌规则的边缘就被捅得千疮百孔。一个诗坛既没有入门门槛、进去以后又没有边界、规则,所以非常“自由”、非常“狂欢”,所以也令教科书编辑非常为难。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当前这种自由的状态,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消解了我们对诗歌的功利心,想选择谁的作品都可以。不同风格的作品、作者都能相安无事,比以前更包容了。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姚国建:新时期以来,安徽诗歌率先突破了极左思潮对诗歌的束缚,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诗人及诗作,使安徽成为名副其实的诗歌大省。蚌埠起步较晚,但诗人们奋起直追,坚持面向故土、面向生活、面向人生、面向生命体验的创作追求,写出不少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底层、贴近人心的优秀诗歌。《安徽文学·诗歌卷》中,有10位蚌埠诗人的诗作入选。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受市场经济大潮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诗坛的生态环境一度遭到破坏,传统的诗歌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解构和颠覆,诗歌创作陷入严重的精神危机。“非非主义”“下半身写作”等种种偏激甚至错误的诗歌观甚嚣尘上,导致广大读者对诗歌的疏远或厌弃。可喜的是,蚌埠诗人没有受到这类“先锋诗歌”观的影响。他们自觉地与中国当代诗坛的种种纷争保持着距离。他们坚信诗歌是影响灵魂的事业,在诗歌创作上始终坚守诗歌的精神品位,追求较高的精神境界,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传递诗歌正能量。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主持人: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唤起大众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在一些家庭、一些人群中掀起了一阵“古诗热”,您有何体会?可能介绍具体事例?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王青:就像《中国诗词大会》的嘉宾蒙曼老师说的那样,“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近年来类似《中国诗词大会》这些节目的风行,在娱乐至上的潮流中如一股清流涤荡,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众对古典诗词的浓郁情感回归,令许多人有一种重逢的怦然心动———噢,原来你一直在这里呀!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我看过多期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在此之前,每周看河北台的《中华好诗词》也已连续多年。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是穿越千年的文化基因。我们欣赏诗词之美,还在于它的纯净,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美感情愫,是现代汉语无法替代的,最可贵的是能给予人们精神与灵魂上的滋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是一种别样的“那时慢”,能让浮躁喧嚣的心在平平仄仄的诗林词韵中浸润片刻,让急着赶路的人在古典的长亭短亭中歇一歇脚。热爱古典诗词,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女儿当年出国留学时,我送她一本《唐宋词简释》,我多年来一直诵读的旧书。当时行李箱已将超重,我拿下两件生活用品,还是把这本书塞了进去。事实证明,对于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它比梦想中一碗热腾腾的故乡美食更能抚慰孤寂。女儿告诉我,当夜深人静在专业课枯燥乏味的书海中迷失的时候,只要一翻开这本卷了边的旧书,就感觉好像有一枚古典的月亮升腾起来,足以把包围自己的黑暗照亮。置身于陌生土地和陌生的语境中,诵读几行这来自遥远祖国的古典表达,是温暖的慰藉也是支撑的力量。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蚌埠诗歌的海拔正在升高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蚌埠诗人特别注意立足现实,开辟新的写作空间,拓展诗的精神向度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主持人:蚌埠诗歌发展状况如何?目前我市的诗歌和文学创作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新特点?有哪些例证和体会?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姚国建:蚌埠诗人特别注意从社会转型、现实巨变、时代的潮涌和人心的律动中去发现和提炼新的诗意,发现新的写作题材,开辟新的写作空间,以拓展诗的精神向度,丰富诗的精神内涵。让诗歌起到塑造灵魂、鼓舞人心、提振精神的作用。许多年轻的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敏锐的思考和执着的艺术追求投入创作,为蚌埠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力量。出版了《淮上作家群·诗歌卷》,收入了90多位蚌埠诗人诗作,这是蚌埠诗人诗作的一次群体大展。同时,老中青诗人出版个人诗集的数量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诗歌质量也有较大提升。一些诗人诗作在省内外产生较好影响,有的诗人还参加了诗刊社举办的“青春诗会”,诗歌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五河县还出现了一个活跃的“五河诗群”。蚌埠诗歌和“五河诗群”受到诗歌理论界的关注和评论。今年就有多位蚌埠诗人在《诗刊》、《星星》、《绿风》等国内最重要的诗刊上发表诗作,这标志着蚌埠诗歌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如果说中国新诗即将迎来又一个阳光明媚、活力四射的春天,那么,我们同样感受到蚌埠诗歌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王青:前不久,安徽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有个关于对各地文学创作基本情况的调查,目前我市的文学创作无论是作者人数、作品的质和量还是文学活动的活跃度,都较前些年有了更长足的发展。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争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和“大淮河”主题创作实践,进行有特色、有创新、有实效的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系列活动。创作出大量的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以丰沛的情感表达和成熟的创作,力图写出淮河流域这片土地的生动性和多样性,使作品既闪映着时代的光影和本土特色,又与人类的精神血脉息息相连。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蚌埠地区的诗歌创作有着良好的传承,诗人们在诗歌的旗帜下,激情、执着地讴歌新时代、赞美新生活,这是诗歌的担当,也是诗歌的荣耀。市文联主办的《蚌埠文艺》,《淮风》《皖风文学》《分界线》等民办刊物,在引领、繁荣本地区文学创作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淮风》诗刊每期均设“淮上诗丛”栏目,在培养本土作者、挖掘本土文化方面不懈努力。蚌埠诗人今后还应更加重视对作品品质的内省,用心、用情、用作品践行着奔腾不息的进取精神,讴歌淮河两岸锦绣的家乡,创作出更多更美的动人诗篇,提高蚌埠诗歌的海拔。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宫蔚国:《淮风》诗刊创刊于1987年1月,是首家正规大型民办诗刊,也是迄今存在时间最长、未有中断的民刊,被媒体誉为“中国民间诗刊第一刊”。《淮风》立足本土,面向全国,宣传本土文化,唱响时代精神,是蚌埠地区唯一有全国影响力的纯文学刊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被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全省一级优秀期刊。《淮风》为有创作才华的文学青年提供活动平台和展示机会,每期发表诗歌作品及诗评、随笔约200篇,至今已出版108期,培养了大批青年诗人。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主持人:在当下,如何引导年轻人喜爱诗歌、喜爱文学,塑造理想、美化心灵,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人?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胡向玲:我的青春时代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就读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时代似乎是一个诗歌时代,教学楼走廊里贴满的学生作品手稿,书店里随便什么新诗集上架即会引来购买长队。校园里诗社最火爆,特立独行的诗人们风光无限,食堂里常有诗社骨干出售油印的社刊,而兄弟院校的社刊往往一刊难求。诗歌、幻想、笔友,曾是我大学时代生活的重心,多首诗歌作品发表于《诗歌报》、《上海文学》等报刊。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2013年,我曾回母校华东师大参加过盛大的“夏雨诗社复活节”,与来自全国乃至海外的诗社校友们重续友情、重燃诗情;2014年,安财昔日“龙湖诗社”校友们回母校聚会,纪念诗社成立三十周年,并倡议设立了“龙湖文学奖”。我有幸参与这个奖项的具体操办,不仅与安财热爱文学的学子与校友,也与蚌埠的诗人作家们有了深度交流与合作,大家彼此感动,互相激励,为丰富和提升校园乃至城市文化尽力。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尽管当下是一个相对功利务实和注重感官娱乐的时代,但诗意理想从未远去;在青年学生中,也从不乏心灵纯净敏感、富于思想与才情的孩子,他们在专业学习之外痴迷文学和诗歌。只要合理引导——如开设相关课程、讲座,课外交流辅导,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等,这种爱好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写作沟通能力、创新思维,成为更富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更重要的引导他们向真向善向美,成为心灵丰盈高尚的人。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文化蚌埠建设不能缺少“诗意”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当前蚌埠正在推进“两个中心城市”建设,文化不可或缺。蚌埠对文学的投入还远远不够。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主持人:蚌埠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内涵首先就是文化。文化蚌埠的建设,要从哪些方面做起?有哪些短板和不足、如何提升?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王青: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一个城市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竞争力、辐射力和引领力。蚌埠文学在历史上有过昨天的辉煌,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涌现并走出去一些著名作家。但目前我市缺少在全国或全省有相当知名度的作家和诗人,缺少特别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同时也缺少一批崛起的新锐作家。相对于其他城市,蚌埠对文学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希望今后有关部门能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创造更加优裕的条件保障,推动蚌埠文学明天的繁荣。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为完善创作激励机制,出人才、出精品,市文联出台了《关于中青年文学创作人才的扶持方案》,并根据条件选拔了两名有实力、有后劲的青年作者为首批创作扶持人才,给予他们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创作指导,催生两部(一是淮河流域现实题材《河图腾》,一是红色历史题材《汴水流,泗水流》)长篇小说的创作。我们还组织作者进行重大题材的创作,以文学的形式,为英雄人物立传,宣传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近期重点进行了以时代楷模、公安楷模、特警英雄张劼为原型的长篇小说及影视剧本的系列创作。主要有长篇纪实小说《英雄无悔》、长篇散文《父子英雄》、电影剧本《特警战狼》等,近期均将陆续完成。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淮河流域的悠久历史孕育了蚌埠独特的文化情怀,我们需要更加开放的文化视野、包容豁达的文化胸怀、追求创新的文化气韵,以强有力的文化建设打造现代蚌埠的新的文化风采。记得有位俄罗斯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越是在荒凉的地方,越能发现大地的诗意。”而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当写作者的目光超越繁华都市的喧嚣,依然能够源源不断发现这块现代化沃土上的泱泱诗意,那么,“欲把龙湖比西湖”就不再是一个虚幻的梦了。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宫蔚国:诗歌、文学是塑造人的精神灵魂的,社会越是发展,文明程度越高,就越是需要文学艺术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蚌埠地区人杰地灵,文学土壤深厚,“怀诗”向来有名。现阶段诗歌创作氛围很好,有大批诗歌爱好者和自发组织的诗歌团体,诗歌创作的质量也很高。当前蚌埠正在推进“两个中心城市”建设,文化不可或缺。政府如果能够给予诗歌、文学创作更多的支持、鼓励,相信文学的繁荣指日可待,在文化方面先行一步,成为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中心城市”。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姚国建:文化蚌埠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很广。我这里只说一点,诗歌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易直击心灵、对人的精神塑造产生深远影响的部分。因此,文化蚌埠建设,不能缺少打造“诗意蚌埠”这一项重要的工程。海德格尔受到荷尔德林诗句的启发,强调“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对诗意与人类生存关系的最好揭示。蚌埠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在着力打造“生态之城、幸福之城、文明之城、宜居之城”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诗人的创造力,用绚丽多彩的诗笔去描绘蚌埠的历史与现实,展示珠城儿女的奋斗历程与心灵画卷,凝聚蚌埠的城市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诗意蚌埠,让诗意蚌埠为珠城的腾飞插上有力的翅膀。vT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文章来源:安徽网库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安徽网库”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网库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安徽网库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9 皖ICP备19011896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