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报恩寺,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是中国现存结构最完整的明代寺院,也是唯一一座纯楠木营造的寺院。这里斗拱的种类多达36种,还有最完好的转轮经藏和造型独特的碑亭……隐于西南一隅的报恩寺,堪称中国建筑史的匠心独造,而层出不穷的谋逆传说,又使得它笼罩着层层迷雾。
报恩寺地处平武县城东北,背依箭楼山,坐西向东,东西长278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约2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18平方米,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阁在中轴线上层层递进,两侧辅以大悲殿、华严殿以及对称的碑亭。这是报恩寺大门进去的第一个大殿——天王殿,天王殿前面建有三座汉白玉材质的桥,因形制极似故宫前庭的金水桥,当地人也称其为金水桥。报恩寺是中国现存结构最完整的明代寺院,也有人称其为深藏在山中的故宫。
大明正统三年(1438年)秋日,一支衣着艳丽的番人队伍,缓缓走出龙州城(今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城门,踏上了前往京师的漫漫征途。人群中有位眉清目秀、气宇轩昂的男子,他叫王玺,龙州宣抚司佥事。此次赴京,王玺领着下辖的番人首领例行朝拜、进贡,倘若运气够好,他们还能留在京师过春节,赏花灯。
龙州地处藏彝走廊东缘,龙门山脉的余脉箭楼山与发源于雪宝顶的涪江之间形成一个坝子,城池就坐落在坝子里,四周高山环绕,自古便是多部族融合之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在明朝,龙州设有东迎晖、南清平、西通远、北拱宸四座城门,东西两座城门上,分别建有迎恩楼与镇羌楼。从这两个名字就不难看出,招安与战争,一直在这片土地上交织着。
龙州城里的百姓,对这位宣抚司佥事并不陌生,龙州城里有三大土司,宣抚司宣抚使薛忠义、宣抚副使李爵与佥事王玺,又以这位王土司最能征善战。自宣德三年(1428年)接任土司之位以来,王玺就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宣德八年(1433年),松潘、茂县、叠溪等地部族叛乱,薛怀忠率领一千多名士兵配合明军作战,“悬岩履险,攀木附藤,渴饮马溺,革山开炮”,王玺随军出征,身率士卒直捣黄龙,最终剿灭叛乱。这场战役之后,三大土司均因战功得到嘉奖,王玺则从从七品的州通判,升为正六品宣抚司佥事、昭信校尉。
十二月,朝贡的队伍来到了京师。正统三年是明英宗朱祁镇在位的第三个年头,这位九岁登基的小皇帝,依例接见了各地前来觐见的土司。此次进京,王玺尚有一事未了,龙州城中的观音院规模狭小,年久失修,州中有部明太祖御赐的《大藏经》无处安放,王玺准备上奏朝廷,在龙州新修一座寺院。早在宣德年间,薛土司就上奏朝廷,在龙州城里修了座佑圣宫,作为家庙,王玺此举,看来也有与薛家一争上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