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册封大典,重现数百年历史和记忆
1372年,琉球向中国称臣纳贡。明清时期,每逢琉球王国王位变更,必向中国请封,中国亦会派出隆重的册封使团东渡琉球,总次数达20多次。今天,数百年的历史记忆并未因岁月变迁而消亡,反而成为了冲绳当地重要的节日庆典。盛典期间全城动员,万人空巷。图为在冲绳首府那霸市首里古城举办的“首里城祭”,再现了1799年(清嘉庆四年)琉球王尚温新王即位,中国使臣前来册封与巡游的盛大场景。
1372年,琉球向中国称臣纳贡。明清时期,每逢琉球王国王位变更,必向中国请封,中国亦会派出隆重的册封使团东渡琉球,总次数达20多次。今天,数百年的历史记忆并未因岁月变迁而消亡,反而成为了冲绳当地重要的节日庆典。盛典期间全城动员,万人空巷。图为在冲绳首府那霸市首里古城举办的“首里城祭”,再现了1799年(清嘉庆四年)琉球王尚温新王即位,中国使臣前来册封与巡游的盛大场景。
去年初冬,我从暖润如夏的日本冲绳那霸机场起飞回京。飞机渐渐升空,顺着舷窗向外看,湛蓝的东海尽入眼底,飘荡的云朵下,碧波中散落着诸多若即若离,如一串玉带珍珠般的岛屿,这就是琉球群岛了。曾经,这里出现过一个独立的国家——琉球王国。根据史料,其国土曾包括奄美诸岛、冲绳诸岛、先岛诸岛等,南北总长度达1000多公里。

首里古城,一座“混搭”的王城
首里古城建筑在高地上,可远眺海洋和那霸市景。人们在这里所能看到的,除美景外更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因琉球王国和中日间的历史纠葛和地缘关系,加上自身的文化特色,首里古城呈现出独特的“混搭”风格——城墙格局与日本城堡相似,城内却没有高大的日式天守阁,而是宽阔广场和中国风宫殿建筑群。正殿王座上方立有三块匾额,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御赐的“中山世土”、“辑瑞球阳”、“永祚瀛壖”。图为首里城正殿的大门和屋顶,呈现出明显的日本风。
首里古城建筑在高地上,可远眺海洋和那霸市景。人们在这里所能看到的,除美景外更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因琉球王国和中日间的历史纠葛和地缘关系,加上自身的文化特色,首里古城呈现出独特的“混搭”风格——城墙格局与日本城堡相似,城内却没有高大的日式天守阁,而是宽阔广场和中国风宫殿建筑群。正殿王座上方立有三块匾额,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御赐的“中山世土”、“辑瑞球阳”、“永祚瀛壖”。图为首里城正殿的大门和屋顶,呈现出明显的日本风。

可见整个宫殿的主色呈朱红色,和日本宫殿建筑差异巨大,是典型的中国风。

为鸟瞰角度的首里古城模型,展示了其独特之处:日式城墙、中式宫殿、筑城选址和大格局上却又有琉球特色。
航班一路北飞,属于亚热带的湛蓝海景渐被云雾遮住。我沉沉睡去,再醒来时舷窗下方已是初冬颜色的华北平原。北京很近了,但有关琉球王国的一切却并未远离。我知道,在降落之前,航线会从通州上空经过,那里的张家湾曾发现一处琉球人墓群,在保存完整的一座墓碑上,清晰的铭文大字刻着“琉球国陈情都通官王公大业墓”,揭示了墓主人的琉球身份;下方小字则刻着“光绪十四年戊子十二月廿五日卒”。那是1888年的凛冬时节,距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后仅三年。
相隔万里,通州为什么会出现琉球人的墓地呢?那位墓主人又为什么离开温润的海岛,客死在遥远的北京呢?
冲绳,我曾经的名字叫琉球
选择在初冬到达冲绳,是为了参观当地一项隆重的年度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