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文化地理
投稿

走红线之 腊子口—吴起 穿越陕甘宁高原区

2018-07-18 08:38:37 来源:安徽网库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b1v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1935年9月下旬,长征途中的毛泽东写下《七律·长征》时,那支当时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红色军队,并非平白无故地笑逐颜开。过了岷山要塞腊子口,黄土高原近在眼前时,他们进入的不仅是一片黄土地,更是一方孕育新生的摇篮。“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周、秦、汉、唐的成功,都遵循了这一定律。陕甘宁所在的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在这里,红军彻底实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红色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体验者 路生(文字)
一个生于黄土地上的西北汉子,有作家、记者、编剧、纪录片撰稿人等多重身份。号称“羊文化的写作者和倡导者”,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但要发现过去、认知现在,还要能够预测未来”。游历西部地区十余年,著有人文地理专著《大西北文化苦旅》。
体验者 葛霭(图片)
一个低调的高水平性情摄影人,长居云南的东北汉子。喜欢吃,尤其是大西北的羊肉和大西南的野菜。喜欢自驾或徒步云游四海,跟《中国国家地理》合作了大量重磅稿件。
地点:宁夏同心县石塘岭村附近
从同心县城通往石塘岭,是一条柏油路,但作者和摄影师选择了一条距离较近的小路。路上的车辙痕迹很明显,是一些小型农用车留下的。风只能吹走车辙痕附近的虚土,雨只会让车辙更加明亮。黄土地上的路就是这样的,风雨可以轻易抹掉一个人的足迹,却没有能力改变车辙的印迹和很多人留下的足迹。在这样的荒地上,只要有一辆车通过,就会是一条路,而且走得人多了,就会日日夜夜、年年月月地明亮下去,即使在黑夜里也能看得见,像是会发光一样,总提醒着路人它就是路——这是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一种现象。

进入岷山之前,红军在四川若尔盖刚刚经历过湿润沼泽的挣扎,进入甘南草原后,也许还未有足够的时间喘上一口气,层峦叠嶂的岷山便横在眼前。岷山山脉,跨甘肃西南部、四川北部,南北逶迤700多公里,是川西高原、甘南草原与黄土高原气候的分水岭。b1v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陕甘宁!陕甘宁!”那片黄土地和红色根据地的存在,坚定了红军前行的步伐。深秋,高原上干燥的风,没花多长时间就吹干了部队身上携带的湿气。黄土高原,这片孕育了炎黄部落,走出了周、秦王朝的土地,向这支来自社会底层、却有着崇高理想的部队,敞开了怀抱。b1v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太史公司马迁曾总结说,历史上率先“起义”的人多在东南一带,但成功者都需要占据西北(原文为“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周人、秦人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创造文明,奠定了中国国家的雏形,汉唐盛世更是秦、周文明的继承和延续。两宋之际,中原王朝积贫积弱,时人叹曰:“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b1v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红军的星星之火,在东南地区诞生、发展、壮大,进而受挫,通过长征走向西北,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其成功也分明遵循了这一历史规律。1935年至1936年,红军就这样顺应历史潮流,走进了这片黄土区域——在黄土高原,红军长征画上了凝重的句号。当时,红军各方面军的行进路线是: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红一方面军);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宁夏将台堡—甘肃会宁(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四川懋功(今小金县,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四川松潘—四川甘孜—甘肃会宁。b1v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b1v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文章来源:安徽网库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安徽网库”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网库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安徽网库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9 皖ICP备19011896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