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秋收的季节。本该秋高气爽的云南,此时却陷在大范围的阴雨天气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者兔乡,雨滴敲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让人焦虑。此前还是万里无云的天空,就在“卜兜”(壮语意为:我们的父老或族长)算好日子定下收割日期后就下雨了。静静的河谷里,新码起的谷垛湿漉漉地散落在田里,各家各户的稻谷都收了,唯有小河边那形似小鸟的稻田,在雨雾里诱惑着饥饿的麻雀。再不收,稻谷就会烂在田里。如果真的绝收,那是不祥的预兆。对河谷中的人们来说,他们祖祖辈辈的记忆里,这事从没发生过。那片稻田里的稻谷是有神性的,它们专为山神栽种,而这山神主宰着河谷的五谷丰登。那是人与土地之间延续了千百年的对话。

者兔乡那贝村地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北部,它鲜为人知,却是壮族的神圣之地。这里还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人与土地、土地与种子,尚且维系着它们最初的联系。每年神田收割的日子都是“卜兜”(壮语意思是我们的父老或族长)算好的。“卜兜”是河谷中11个村寨选出来主持祭祀山神的代表。每年春天,长者用鸡蛋打卦占卜的方式把他们选出来,一年一换。
几位“卜兜”聚在小木屋里吸着水烟筒等待着天晴,日子是他们定的,出了事村民多少要怪罪他们。“卜兜”是河谷中11个村寨选出来主持祭祀山神的代表。每年春天,长者用鸡蛋打卦占卜的方式把他们选出来,一年一换,这是荣誉,更多是责任。在互联网经济已深入生活的时代,这情景多少有些魔幻:不论是玩微信、网游,还是去沿海打工看世界,都不妨碍他们掐指选吉日。这就是这个山谷有趣之处。在宁静的乡村生活的背后,是一部完整的人类稻作耕种史,春华秋实,四时祭祀,人与土地、土地与种子,尚且维系着它们最初的联系。

者兔乡九龙山保存着中国古老的糯稻文化
者兔乡地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北部,它鲜为人知,却是壮族的神圣之地。雨雾里那块小鸟形状的稻田,壮语里称作“那閧(音hòng)”,田里的稻谷叫“糇(音hóu)閧”。“閧”是皇、王者、最高权力或神圣的意思。如果用汉语描述,“那閧那丘”是天下最神圣的土地,糇閧是稻谷中神圣的种子。它们不是供人食用的,而是祭献给护佑着天下所有稻田平安的神灵的。
这位神灵住在小河上游的九龙山上,那是广南县的最高峰,海拔1993米,森林茂密,大大小小12条溪流从山中发源,滋养着山下数万亩农田。壮语称九龙山“赛吉金閧吉旦”或简称“博吉金”,意思是“遍布黄金的大地之王,流淌着瀑布的群山之尊”。它主导风雨雷电,关照粮食的丰歉和人畜兴衰。这让九龙山成为百万壮族的神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