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21时07分,中国最新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作为中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的收官之作,它不仅性能更加优化,而且其运行轨道更折射出中国气象卫星在全球地球观测活动中日益增强的话语权。
梁珂岩摄
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1977年11月开始,中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已经成功发射了17颗,目前在轨运行的有8颗,形成了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两大系列,包括其中5颗运行距离地面3.6万公里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E/F/G/H,风云4号)和3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B/C/D)。风云二号卫星总指挥李海生介绍说,由于风云二号的每一颗卫星都在不断改进,这次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是该系列中可靠性最高、性能最稳定的卫星。相比早先发射的G星,H星有15项技术状态得到改进提升。
赵坚还透露,风云二号H星的一大亮点是它的定点位置。据介绍,原先它计划定点在东经86.5度,由于目前运行于印度洋上空的欧洲气象卫星均处于超期服役状态,应世界气象组织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要求,它的定点位置改为东经79度,使其覆盖范围不但包含我国全境,也可以弥补欧洲气象卫星退役后,印度洋上空出现的气象卫星监测空白,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等提供气象卫星监测服务。据国际灾害数据库的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相对灾害损失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以上,且以气象灾害居多。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后,我国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免费分发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和产品。
可以说,风云二号H星的定点位置之变,也体现了中国风云气象卫星的国际话语权不断提高。该系列卫星已经达到国外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也是国际灾害宪章机制的值班卫星,目前已经形成与欧洲和美国气象卫星三足鼎立的局面,东半球的气象预报就主要靠我国的气象卫星提供资料,它正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家用户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