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学生安全事故尤其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记者近日走访相关部门、学校和家庭——
强化家校互动,落实家长第一责任人职责
进入暑假快一个月了,合肥市民马女士再次收到孩子班主任提醒学生注意防溺水的微信提醒。马女士告诉记者,放暑假前夕,班主任专门召集家长进行了暑期安全教育,并给每个家庭发出了安全提示。放假后,每隔几天老师就会在班级QQ群里发一些安全知识和安全事故警示。马女士说:“虽然放了假,但是家校联系很密切,老师不厌其烦地提醒家长重视孩子安全问题。 ”马女士还告诉记者,她家制定了三项安全度暑假的“铁律”:一是不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二是不让孩子独自去游泳;三是孩子外出必须有家人陪伴。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当然要负起这个责任。 ”马女士说。
7月初,合肥市教育局专门召开会议,部署暑假安全工作。该局副局长陈雪梅表示,虽然学校放假了,但是安全不能“放假”。合肥市切实增强做好暑期学校安全工作的主动性,进一步强化家校对接,对防溺水工作进行再预警、再落实、再巩固,切实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在统一部署下,该市各校纷纷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落实。如庐江县开展暑期“大家访”活动。教师们在家访过程中,大力宣传“防溺水”等安全知识、当面叮嘱提醒家长和学生,强化家校互动。
教育专家强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一定要切实承担起安全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加强孩子户外活动的管理。
发动贫困群众,开启“防溺水+扶贫”模式
“玩水太危险,我看到有孩子下水就撵!撵走一个,就消灭一个悲剧隐患。”老姚是阜阳市颍州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早年因一次脚手架坍塌事故失去劳动能力。入夏以来,他每天胳膊上戴着志愿者的红色袖章,腰上挂着高音喇叭,跟着学校的防溺水工作宣传队一起,对五坑村周边的沟、河、池塘进行巡查,劝阻想下河游泳的留守儿童。
据悉,颍州区地势平坦开阔、河流纵横,外出务工人口众多,留守儿童数量大。随着暑假的到来,该区将“留守儿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的安全教育作为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颍州区针对贫困户普遍存在体质弱、技能差、无事做、缺收入等实际情况,将沟河塘管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向贫困户开放,由政府每年出资400余万元,为全区学校配备221个保安和1063个沟河塘管护员,假期内配合学校负责校园安全保卫、防溺水巡查工作,做到“放学不放心,放假不放管”,扶贫方式也由以前的送钱、送物,改成现在的送技术、送岗位,提升了扶贫“造血”能力,既实现了贫困户的就地就业,帮助他们从“救济”走向“自立”,靠自己的劳动实现价值,又能充分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夏季防溺水工作的开展。
“刚开始我看见想下河游泳的孩子就撵,但因为腿脚不便追不上,后来丁营小学的老师们教了我一招,见到下水的孩子就掏出手机拍照片视频,然后再发给老师或家长。 ”老姚笑着说,他在实际操作中总结了不少经验,效果不错。下一步,颍州区的“防溺水教育+扶贫”模式将分两步向纵深推进:学校加强防溺水教育宣传,沟河塘管护员加强实地阻泳,分别从思想源头、行动意向上消除隐患。
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丰富暑期生活
“要想保证孩子们安全度过暑期,一方面要‘防’,另一方面要‘疏’。 ”亳州市谯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是天性,这个暑假,谯城区的学校和社区纷纷开展各类安全有益的暑期活动,吸引孩子们参加,让孩子的天性在安全的地方得到释放。
据了解,谯城区学校虽然已放假,但校园中的“留守之家”“爱心书屋”等公共活动场所仍向学生开放,并且还为前来活动的留守儿童配备了值班教师作为“代理爸爸妈妈”。根据每个留守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开展灵活、有趣、适用的假期“阳光套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天气不太热的时候,我们就带着孩子去探寻本地风土人情。 ”“代理爸爸”李老师说,师生们一起搜集亳州本地文化习俗,整理出具有亳州特色的风俗,收集当地民间谚语、俗语或佳联、方言等,汇集成文编册作为暑假作业。“这项作业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一项暑假作业呢!”李老师说。除此之外,他和同事们还带着孩子走访当地敬老院、福利院,走进田间地头和企业厂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美妙的感受和精彩的瞬间。 “值班虽辛苦,但是能让留守儿童暑期有人管、有地方去,把关心、爱心真正传递给留守儿童,让他们远离危险,想到这些就觉得很值得。 ”李老师说。
在庐江县矾山镇,矾山派出所主动联系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防溺水、防拐安全宣传教育,切实提高青少年的校园安全意识。 “怀远蓝天救援队”暑期还走进蚌埠市禹王学校,为学生发放防溺水手册,并结合身边的几起溺水事件,让同学们对生命和水有更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