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密集恐惧症的职场中人该注意了,年底年初,节日又扎堆涌现。过节一方面热闹开心,一方面也是个累人的事儿,就拿送礼来说,逢年过节送礼是联络感情之所需,但送点什么却着实得伤一番脑筋。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反正按照先贤的说法,不送礼的一方是不大说得过去的。因此我们先天就有了个心理包袱,觉得这是个程序,必须得走。但是亲友、同事、上级、客户中,有些人看重传统节日,有些人专爱过洋节,还有些干脆就是外国人,每一个人需求、口味都不同,你煞费苦心,对方还未必满意。有鉴于此,我们不妨先放下这个“礼尚往来”的包袱,来认真学学外国人在送礼上的学问,礼通外国一下。
第一步,你要搞清送礼到底送的是什么?我们来看看欧洲人的做法。欧洲人对送礼一事比较淡泊,他们不把人情寄托在此,也就不会劳心费神,对方未送礼,或者礼很轻,根本没所谓,没人介怀。即便是重大节日,人们馈赠的对象也只是最亲密的人。他们用礼物表达爱和感激,这是礼物最原初的含义。反观我们,总是习惯赋予礼物太多的社会功能,往往被其所累,进而忘了对身边最重要的人表达爱,这很容易就本末倒置了,只是当这种社会化的习俗固定成文化,人们也就不再去深究个中道理。
第二,真要送礼,该送些什么对方才会满意?日本人送礼,讲究得当和静心。他们很少在这件事上铺张,漂亮的字画、雅致的工艺品都是他们喜欢相赠的礼物。但即便简单到一包茶叶,他们也会精心地打理一番,绝不草率。就像日本菜一样,一颗朴素至极的菜叶,也会摆放得赏心悦目。一个人可能会不喜欢贵重的礼物,但没有人会讨厌精心的礼物。送礼的意义就在于投入精力,证明你心里在挂念对方。所以如果你买了个很贵的东西,但别人看不到你投入了感情和精力,这个礼物就还是冷冰冰的,难以让人留下印象,失去了核心价值。
第三,和他在一起也许比任何礼物都好。这点可以向美国人学习,开放的对待生活,在他们看来,凑在一块喝杯酒、共度一个周末都是赠礼的方式。如果对方是特别重要的人,那送什么大概都不如花一天时间去陪他郊游。在一起,留下回忆,还有比这更长久的礼物吗?最后,虚拟物品也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Facebook 上, 相互赠送虚拟物品已经成为会员们的一个重要消费项目。在社交网络的环境中,虚拟物品有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当它们的可获得性被严格限制时,这些物品强化了一种自我表现和被他人认同的感受。由此带来的心理愉悦程度可能远超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礼物。我们可以从Facebook 上再次得到启示,不难想象,在过年时,微博等各种社交网站一定会有超多的线上赠礼活动,与其费尽心思琢磨对方的喜好,不如在线上去挑选一种虚拟物品,方便快捷,说不定还有奇效。
不过话说回来,在当下,你要实在没的可送,送口罩就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