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房产 > 房产资讯
投稿

18家房企更名去“房” 内核仍以“房”为主

2018-09-20 09:44:10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最近,房地产明显感受到了秋意,一向干着买地卖房生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约而同地纷纷改名,整齐划一地在新名字中去掉原有的“地产”二字。9月12日,保利地产公布,公司更名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在不久前万科深圳公司也刚刚改名,把万科地产改成了万科发展。至此,我们发现,十年前各路资本争相涌入的房地产行业,正在以更快的速度争相涌出。3月份,万达就把大连万达商业地产,改成了大连万达商业管理,7月份,龙湖地产改名为龙湖集团控股,于是市场有传言,开发商们纷纷与过去决裂,都在着急去地产化,而第一步就是先把名字给改了。jzJ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但是改名字,就真的能跟房地产说再见了吗?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恒 大中国、融创中国,这些熟悉的开发商早在几年前就改过了名字,也去掉了地产两个字,但至今仍在从事房地产开发,而且房地产仍是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所以真实的情况是,地产商们谋求转型是真,但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名字更多是出于扩张,或寻求政策和信贷支持。但在探索的新行业还不能出现可观利润的前提下,房地产仍会是这些企业的重中之重。
“地产”从人人傍到人人嫌
2007年,海尔集团掌舵人张瑞敏挖来了上海上实房地产的卢铿(博客)为海尔地产董事长,两年后,青岛海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改名为青岛海尔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这次更名使得海尔地产成为了海尔集团旗下的一级集团公司,海尔也开始了华丽转身——掘金地产。
在海尔更早之前,是同城“小弟”海信集团在地产界的成功,彼时的海信才是青岛地产界的“扛把子”,也正得益于地产开发利润的滋养,甚至达成了鲸吞科龙的壮举。
那时,投身房地产的不仅仅是这两大制造业巨头,家电连锁的黄光裕也转身征战地产,一度成为中国首富。此外还有苏宁、联想、雅戈尔、格力等。无论是零售产业、制造业还是高端科技企业,转型房地产或者将房地产作为重要的分支业务在10年前都是一件无比正确的事。
然而时过境迁,当年被捧在手心的“地产”,如今已到了人人嫌弃的地步。
9月12日,保利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以全票的通过率,同意公司将名称变更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利并不是第一个去掉“地产”头衔的房企,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个。
更早这么做的,还有业界老大万科。
9月初,万科旗下的城市公司“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市万科发展有限公司”。
7月,龙湖地产发布公告,龙湖地产自2018年6月12日起由“龙湖地产有限公司”更改为“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6月28日,合景泰富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称,由“合景泰富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更改为“合景泰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3月,时代地产发布公告,全名变更为“时代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变更为“时代中国”。
同期的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也公告称,公司更名为“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达商管今后不再进行房地产开发,成为纯粹的商业管理运营企业。
一时间改名盛行,“房地产”似乎成了贬义词,从年销售几千亿的龙头房企,到百亿级别的区域公司,都在忙着把自己公司名称里面与“房地产”相关的词删除。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已经有18家房地产公司把自己企业名称里面的“地产”去掉了。目前中国前十大房企中只有中海的名字中仍有地产字样。
业务受限
“十年前扎堆进入房地产是因为房地产有巨大的利润,现在扎堆去地产化则是因为业务受限了。”联美地产总裁助理史明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曾经为了城市化,地方政府对于地产公司都有很多鼓励扶植政策,但最近两年随着调控的深入,政策上地产商备受打击。尤其是在去杠杆的要求下,去掉地产开发的杠杆是重要指标,导致地产公司的业务开展受到了很多限制。
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现今房地产市场调控严厉,楼市提倡“租购并举”,传统的地产开发正面临着发展瓶颈。地产行业本身又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在快速城镇化的初期,房地产增量明显,但在当下增量转存量的时代,谋求转型是必然的。
该人士举例道,比如融资,地产公司获得资金的难度大,利息高。银行、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更愿意投资科技公司、创新产业。举一个例子,房企也开发土地的名义融资,很难能够获得批准,就算获得融资,成本也很容易突破10%。而如果以长租公寓或者产业地产的名义,则相对融资会容易很多,利率也更低。
房地产本身是对于信贷和现金流非常重视的行业,负债率也普遍偏高,不少房企的资产负债率都在90%以上(地产行业有特殊的原因,房地产的预售款算在了负债里,只有等到确收条件满足即预售的房屋交房,这部分负债才可结转为收入。这就意味着“负债”科目包含了很大一部分未来预期的收入。)这就要求高负债的房企需要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来时刻保证现金流安全。
并且,更名后的房企,也能通过别的业务获取土地。像万科、龙湖、保利、碧桂园等都将长租公寓作为新的航道业务,以此获得了大量的投资和土地,而恒 大、融创则更青睐通过收并购的方式获取大量土地。
可以肯定的是,房企改名的背后,意味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再像黄金十年那样只要能拿到地、盖了房子就能赚到钱。房企实际上逐渐成为另一种新型链接,将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人才、产业、税收等各种要素实现有效链接。房企作为天然的资源整合专家,将嫁接更多的资源发展多元化。
改名易改命难
房企之所以纷纷更改公司名称,做出战略调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意因为房价的因素背上骂名,从而影响多元化业务扩展与融资及品牌。考虑到房企新的公司业务发展与未来布局新市场,改名就成了必然。
郁亮早在今年初的业绩发布会上,就高调喊出了“中国房价单边快速上涨已经结束”!随后又表示在新的时代下,万科战略从城市配套服务商升级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要当好农民种好地。当然,万科不会发动全员真的去种地当农民,但转型的思路已经逐渐清晰。
然而改名真的能够改命吗?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不久前在拉萨的北方区域媒体会上,就表示今天的万科特别焦虑,在于如何找到新的发展渠道、路径与方法,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以学习。万科新进入的教育、养老、租赁等领域,都面临着利润低,甚至不盈利的局面,却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在郁亮看来,当公司规模比较大的时候,小概率事件也会导致高风险。比如养老业务,万一有一个失误造成一点的安全问题,整个万科都会遭遇责难。
他表示,面对上述问题避之大吉或许是最好选择,但对于一个还有点理想和情怀的公司来说,应该研究,如何与社会一起建立伦理规范,使得社会所需要的业务能够在正常的环境中健康地发展起来。
郁亮的担心也是很多转型中的房企共同的忧虑,名字好改,概念也好换,但摆在面前最终的共同问题就是,好像哪个行业都不赚钱,似乎很难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而且还会背上更大的责任。
房地产仍是主业
因此,在房企的去地产多元化的同时,主航道业务其实仍是房地产。
统计局公布的前8月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显示,无论是销售面积、销售额还是房企拿地的面积都创下新高。8个月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突破10亿平米,创历史同期纪录,商品房销售额也达到了近9万亿元。截至2018年8月,本轮房地产市场上涨周期已经长达39个月,继续刷新了中国房地产历史上涨周期最长历史。
正是得益于过去2年多的楼市火爆,2017-2018年房企将迎接历史上销售业绩与利润上涨最迅速的一年。从截止日前的财报数据看,大部分主要业务是房地产的企业收获颇丰。
即便嘴上说着去地产化,但拿地方面,房企们都不手软。前8月,房企拿地数据仅统计招拍挂市场的权益拿地金额,50家房企拿地合计拿地金额高达12996亿。从数据看,房企拿地依然积极,其中拿地超过200亿的房企就多达24家。
“手上有粮,心中不慌”,越是大规模的地产商就越是重视土地的储备。而这些房企同时也都是积极更名的企业。
业内预计,在新航道业务没有明显利润的时候,房地产仍将是绝大多数房企的主业,即便更名也难以改变这种现状。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安徽网库”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网库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安徽网库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9 皖ICP备19011896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