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房产 > 房产资讯
投稿

8月各地频繁加码调控 楼市进入深度博弈期

2018-08-22 09:34:11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在部分热点城市反弹的压力下,楼市调控继续以不同的方式加码。VK0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今年8月以来,北京、沈阳、成都、杭州、重庆、福建、南京、无锡、江阴等省市纷纷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政策内容涵盖扩大限购范围、限制企业买房等。其中,对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整治,是此轮调控的重点。
此轮市场秩序整治,既涵盖土地交易、新房开发领域,也涉及二手房和租赁市场的信息发布和销售。比如,北京就在本月初约谈了多家房地产经纪公司和相关网站。
自2016年上半年部分热点城市启动打压楼市政策,本轮房地产调控持续时间已超过两年。有机构指出,对于市场秩序的整治,意味着房地产调控进入查漏补缺阶段。“强监管”的政策基调,并不会在短期内退出。
调控加码
此轮楼市调控政策的深化,与监管层近期的数次表态密不可分。6月末,住建部等7部委印发通知,决定于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7月30日,住建部公布一批各地查处的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名单,共20家,其中包括保利地产、房天下、麦田等企业。
8月7日,住建部在辽宁沈阳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对各城市未来房地产调控工作提出进一步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内容:加快制定住房发展规划,对楼市调控不力的城市坚决问责。
8月15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丛亮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要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丛亮提到的“房价上涨”现象,在官方随后出台的数据中得到印证。今年7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5个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上涨,仅3城下降。其中,三亚、济南的房价环比分别上涨3.7%、3%,另有13个城市房价环比涨幅在2%-3%之间。
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沈阳,于8月6日将限购区域扩大为全市行政区域。同时,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捂盘惜售、炒买炒卖等违法违规行为将被严格查处。
江阴和南京也于8月初先后发文,暂停企事业单位购房。
真正大规模实施的,仍是对市场秩序的整治。公开信息显示,8月以来,成都、杭州、福建、云南、北京、重庆、贵州、苏州等省市先后开展了房地产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行动。
从各地的行动内容来看,涉及土地交易、新房开发销售、二手房和租赁市场等各个领域。欠缴土地出让价款、闲置用地、囤地炒地;哄抬房价、捂盘惜售、捆绑销售、无证销售;虚假广告、不实房源信息、黑中介等,都成为整治对象。
其中,成都于8月8日发布通知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整治;8月9日,成都 21个区(市)县、12个市级部门已成立了属地政府或部门专项整治行动小组并制定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8月14日,成都再度发文对该行动开展工作部署。
“强监管”政策将延续
“乱象其实是充斥在交易的各个环节。第一,在房产可以交易之前,就存在无证销售,或者说乱收费的现象。第二,在房产交易的过程中,存在乱收费、虚假房源、各类假大空的营销承诺。第三,在房产交易后,存在不办产证、拖延交付房屋等。”上海易居(博客)房地产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他表示,从市场主体看,开发商、中介、代理商、营销人员、广告公司等都有可能存在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北京某房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房地产开发销售涉及的环节,其中有很多可以打“擦边球”的部分,违规现象也容易出现。
中原地产指出,对市场乱象的整治,说明楼市调控进入查漏补缺的精细化阶段。虽然这种方式无法在短期内改善供需关系,但对于维护市场秩序、消除“杂音”、平抑市场预期,仍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8月16日,北京市发布了首批整治成果,位于通州区阳光花庭项目涉嫌无证违规收取预订款性质费用、首开缇香雅园项目销售现场未明示绿色建筑星级等问题,已由通州区住建委立案处罚。
成都则处罚了两家中介,因其“发布房地产虚假信息并进行炒作,严重扰乱我市房地产市场秩序,影响恶劣”。海口则在7月底对17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给予处罚。
中原地产认为,2018年下半年,预计楼市调控力度将超过上半年,楼市升级的调控政策内容会不断出现,“强监管”的政策特点还将延续。其中,近期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将可能出台相对严厉的政策。
多家机构认为,强力政策的延续,将保证房地产市场走势区域平稳。但在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市场仍有反弹动力,届时需要进一步考量政策效果,甚至不排除在此期间出台新一轮调控政策的可能。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安徽网库”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网库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安徽网库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9 皖ICP备19011896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