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地方 > 马鞍山
投稿

一座城市的诗歌情怀

2018-10-15 08:39:51 来源:安徽网库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文化是城市之魂,诗歌的融入,赋予其更多的灵性。拥有灵性的文化之城无疑是幸福的,马鞍山就是这样一座灵动的城市。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从中国山水诗开创者谢朓开始,以诗仙李白流连终老于此为标志,千余年来,诗人与马鞍山的绵绵情意,成就了这座城市与诗歌的千年情缘。据不完全统计,600多位著名诗人曾先后栖居马鞍山,留下了一千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沐浴着诗风,享受着文化,陶冶着情操,诗意弥漫,幸福十足。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未标题-1.jpg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以诗歌叫响城市文化品牌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早在六朝时期,马鞍山成为扼守首都建康(今南京)之西南门户,地近京畿,王孙贵族常于此啸吟咏叹,“文的自觉”随之到来。唐宋时期,江北之和州(州治历阳)、江南之太平州(州治当涂)得到进一步开发,交通便捷,人文荟萃,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诗文流韵,灿然生辉。流风余韵,波及元明清。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歌咏马鞍山的诗文蔚为大观,傲视江东,垂声后代。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为纪念诗人李白,传承诗歌文明,弘扬民族文化,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交流,自1989年起,市委、市政府决定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举办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节庆期间开展大型文艺演出、诗歌创作和朗诵比赛、国际友人吟诗会、经贸洽谈、旅游观光、李白研讨、群众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活动。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1992年,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被国家列为中国国际观光年百项旅游节庆活动之一。1995年,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五大节庆活动之一。经过多年的积累,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形成了自己的活动特色,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鉴于多年举办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的成功经验和良好效果,2005年初,经国务院批准,第一届中国诗歌节在我市举办。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自2006年开始,在中国国际吟诗节的基础上,每年举办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2013年起,在中国李白诗歌节期间,马鞍山联合中国诗歌学会,每年举办全国诗歌大赛。2017年我市诗人取得突破,获二等奖1名,优秀奖1名,为历届最好成绩。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鉴于马鞍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对诗歌文化的高度重视、市民对诗歌活动的充分认可和热情参与,2014年,中国诗歌学会授予马鞍山市“中国诗歌之城”称号。“中国诗歌之城”现已成为马鞍山市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为有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网络阅读需求,充分彰显马鞍山诗歌文化魅力,马鞍山于2015年开通了“诗歌之城”微信公众平台,为诗歌爱好者提供诗歌资讯和体验服务,打造全方位、一站式的诗歌文化资讯中心、体验中心和服务中心,让诗歌爱好者尽享“诗歌盛宴”。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2018年,中国马鞍山李白诗歌节迎来了30岁的“生日”。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回首30年的岁月,马鞍山力求让更多的群众能参与诗歌节、共享诗歌节,充分体现诗歌节的群众性,充分展示马鞍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丰硕成果。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30年的发展,让这座城市浸润在浓浓的诗意中,市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学修养得到不断提升。30年的发展,马鞍山的城市文化内涵和品牌效应得到不断提升。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以诗歌搭建中外交流舞台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一届一届办下去的诗歌节,是马鞍山与世界交流的载体。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作为最早筹办诗歌节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戎林对30年前的事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当时的诗歌是一项“主流的”“大众的”文化,谁能写诗、谁会写诗,都会受到周围人的羡慕和尊重。至于“诗人”的头衔,更是一项很高的评价。“几十年前,我们举办吟诗节,是非常受欢迎的,有很多国际友人都会来。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各个国家都有喜欢李白的人。”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戎林回忆,在最初几届,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带着全家18口人,自费来参加吟诗节的日本人伊藤桂一。“那个时候就有拜谒诗仙墓的活动。伊藤当时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大概离李白墓还有200米的样子,他让全家人齐齐跪下,膝行至墓前,叩头跪拜,伊藤桂一泣不成声。”原来,伊藤喜欢李白、喜欢李白的诗。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时至今日,每年的诗歌节仍有大量来自日本、韩国等华语文化圈的人来马鞍山朝圣。2018年,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之际,日本吟道学院理事长中西康二率吟道学院一行12人来我市进行诗歌文化交流。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举办诗歌节,将诗歌普及到社会生活中去,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对于推动我国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促进经济、文化、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2005年第一届中国诗歌节举办时,上级部门的叮嘱。一届一届办下去的诗歌节,也成了本地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早在1984年就成立的太白诗社,是全国第二家成立的民间诗社。太白诗社成员詹正香回忆到,“太白诗社的成立就是马鞍山丰厚文化遗产和底蕴的产物,也是应诸多的诗歌爱好者的呼唤而诞生的。”30年过去,太白诗社的队伍也一直在发展壮大,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诗社几乎每年都会出一本诗集,都会收到很多很多诗歌作品。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诗社成立以来的三十多年里,获得了市委、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等各方面的支持,还有广大诗歌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尤其是诗歌节的连续举办,这让我们更加感受了全市上下打响文化品牌的决心。”詹正香表示。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以诗歌谱写你我幸福明天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30年的时光,足以改变许多事物。30年,马鞍山这座城市的诗歌情怀,始终未曾改变。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农民工陈宗仓是几年前落户的“新马鞍山人”,他选择在马鞍山定居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诗歌”。陈宗仓说:“这里有诗歌节,有很多写诗、爱诗的人,走过许多地方,我实在是喜欢马鞍山。”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陈宗仓老家在舒城,他年少时便爱读诗、写诗。之后外出打工,依然没有放弃写诗。后来有了网络,他便在网上发表诗作,渐渐的小有名气,成了“网红”草根诗人。再后来,他的儿子考取了安工大,他便和儿子一起来到了马鞍山。儿子求学,他在马鞍山打工。也是在来到这里的第一年,他知道了诗歌节。因为爱好写诗,他在这里很快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诗友。“最初,我想在哪打工都是一样的,反正就跟着儿子走嘛。”陈宗仓说,“我写诗痴迷,以前不管走到哪,常常被人取笑‘你一个打工的,又没文化,写什么诗’‘你写诗能挣钱,能当饭吃吗’。来到马鞍山,我写诗能够被理解、被尊重,还认识了很多朋友,就像漂泊多年的人回到了家。”不久,太白诗社邀请这位草根诗人加入,他也有机会受到专业的指导,有机会和更多的人交流。2017年,他还在市文化馆的推荐下,作为群众文化的代表参加央视节目录制,在央视的舞台上朗诵自己的诗。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如今,儿子大学毕业去省城合肥工作,陈宗仓却没有再一次追随儿子的脚步。在马鞍山买房、落户,把妻子接过来,打算下半辈子就在马鞍山度过。“和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终老于同一片土地,人生没有遗憾,我太幸福啦!”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马鞍山有不少上规模的诗社团体,也有更多是散落城市各个角落爱吟诗写诗的人。戎林说:“也许这些草根诗人他们的文化程度还不够高,诗的规律还没掌握,但对诗歌的热爱却令人感动。他们把自己的梦想写入诗中,发表在早点摊的小黑板上,写在工棚的墙头,激励自己,也鼓舞别人。能够理解他们、鼓励他们、尊重他们,唯有一座具有‘诗歌情怀’的城市才能做到。”83z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文章来源:安徽网库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安徽网库”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网库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安徽网库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9 皖ICP备19011896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