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燃气、供水、电梯等“城市生命线”今后将受到24小时“看护”。近日,记者从市数据资源局获悉,合肥已自主研发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该系统在全球首次建成了城市尺度灾害监测实验网,实现了对城市重要基础设施进行整体安全监测、预警和快速响应。
监测系统为城市发展“保驾护航”
还记得今年年初的暴雪么?抗击暴雪的队伍中,除了各行业工作人员外,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也积极“参与”。今年1月,合肥城区普降雨雪,省气象局发布暴雪橙色预警。收到预警后,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加强了对桥梁系统监测数据的监测和分析。
经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系统发现繁华大道桥梁的拉线位移DY2数据有较为剧烈的变化。在之后的现场勘查中,相关职能部门发现拉线位移DY2(东侧主桥桥墩北端支座)安装处的支座两侧挡板与支座底座之间的间距不同,北侧挡板橡胶已挤死,南侧挡板与底座有约6mm的空隙。随后,工程人员进行了抢修工作。
这只是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最日常的一次发现。未来,它利用公共侵权科技模型结合大数据,深度分析、充分挖掘海量数据价值,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优先实现合肥老城区、高危地段、具有民生保障工程和敏感区域的地下管网和桥梁等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的实时在线监测。
该系统实现地下管线可视化管理
什么是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的重点关注对象?记者获悉,该系统重点选取年代久远、管线老化严重、地面及地下环境复杂、人口密度大等高风险区、安全敏感区的管线和桥梁。监测范围涵盖一环内老城区以及省、市政务中心等,其中包括46座桥梁、819.5公里燃气管网、734.1公里供水管网、254公里排水管网、201.5公里热力管网和14公里中水管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就是合肥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该系统通过构建前端感知系统、网络传输系统、数据工程、应用系统、基础支撑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来实现对城市桥梁、燃气相邻地下空间、给排水、热力管网运行状态的感知,从而对桥梁、燃气、供水、热力、排水等地下管线进行全业务、全寿命周期信息一体化、精细化、可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