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生活提醒
投稿

【生活提醒】“家庭癌”高发,莫非癌症真的可以传染?

2018-05-25 15:48:40 来源:360娱乐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近年来,癌症村、癌症家族、癌症夫妻的频繁出现,使人们在感到惊慌的同时不免提出疑问,癌症真的可以传染吗?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癌症是怎么发生的?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人类的细胞内有两种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一旦被致癌因子激活,会转变成癌基因,癌基因导致细胞生长与增殖。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与原癌基因相反,抑癌基因能够抑制细胞生长与增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会失去它抑制细胞生长与增殖的作用。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作用相反,单两者又共同促进癌症的发生。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当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两方面的紊乱加在一起时,细胞将无限制地增殖,形成我们所说的癌症。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总的来讲,癌症产生是因为细胞的基因的改变。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癌症传染吗?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答案:不传染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任何的科研证据能直接证明:癌症可以通过亲吻、接触、性、共用餐具等日常的生活方式来传染。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但目前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吸烟、喝酒、肥胖、压力、缺乏运动等才是癌症的高危因素。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大量统计资料显示,长期与癌症患者接触的肿瘤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他们的癌症发病率并不比一般人高。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否则的话,肿瘤科医生岂不是在拿命赚钱?不存在的,真的是不传染的。)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事实上,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在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因此,癌症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慢性病或一种生活方式病,而不是传染病。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为何“家庭癌”高发?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近年来,家庭成员“组团”患癌的病例数不胜数,很多人戏称为“夫妻癌”、“子女癌”……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家住重庆市的黄先生一家有5口人,他自己于2013年被查出得了肝癌,经过积极治疗,目前病情稳定。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可就在一家人稍微放心下来的时候,噩耗传来,黄先生的妻子也被查出了肝癌,之后几个月,他的哥哥也被查出了肝癌。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这让他怀疑癌症真的可以传染。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有关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这种“家庭癌”既有同时发生的,也有先后出现的,其患癌部位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不过,它并不是传染的结果,而是......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的相同。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同一个家庭的成员长年同在一个锅里吃饭,彼此互相影响,往往“同化”了生活习惯,而且家庭居住环境相同,所以潜移默化被同一致病因素或致癌因素所影响,患同一类疾病或癌症就不足为怪。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举个例子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妈妈节约喜欢吃剩菜,饭桌上长期存在这些食物,儿子、女儿无奈被迫接受,而霉变、隔夜的食物会增大肝癌、胃癌的风险。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还可以举个环境的例子,研究证明,空气污染是导致癌症发作因素之一,当一家人全部生活在污染很重的环境中,那么全家患癌的几率是不是会上升?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此外,坏情绪也会诱发癌症。家庭不和、夫妻不和、整天处在高度紧张焦虑的生活中,均会使癌魔获得可乘之机。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根据已有资料显示,“家庭癌”以消化道癌最为多见,这同样佐证了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与癌症发病的关系。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家庭癌”这一现象同时也提醒我们,生活中要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在饮食上养成良好的习惯。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有些癌症不传染但遗传!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厦门市肿瘤中心主任罗琪介绍说:包括肝癌、肺癌、食道癌在内的所有癌症,一半以上都具有遗传性。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特别是家族里有癌症遗传史的病人,在同等环境下,患癌症的机率为常人的2倍-3倍。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因此他建议,如果有遗传史的病人,应当坚持每半年到医院做一次全身体检,及早发现身体是否有异样。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真正会传染的是致癌病毒!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虽然癌细胞不会传染,但致癌病毒则是会传染的。这些病毒会对身体某个器官进行持续的损伤,从而影响器官的正常运转。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虽然感染这些病毒不会百分之百致癌,但整个损伤的过程中如不进行干预和治疗,待损伤累及到一定程度时,癌症就可能来到你身边。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1.宫颈癌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传染病毒:HPV人体乳头瘤病毒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传染途径:HPV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等也有几率中招。前提条件是宫颈有破损,病毒进入宫颈上皮细胞内。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预防:接种HPV疫苗是最好的方法,接种后可以预防70%的宫颈癌。目前,国内可以接种二价疫苗和四价疫苗。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2.肝癌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传染病毒:乙肝病毒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传染途径:乙肝不通过共用餐具、母乳喂养、拥抱、接吻、握手、咳嗽、喷嚏,或在公共游泳池玩或类似行为途径传播,但会通过血液、母婴、不安全的性接触进行传播。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预防: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简便、最经济的预防措施。另外,预防乙肝需要大家要格外注意注射、接种、纹身等使用各种医疗器具,不建议多位性伴侣,性生活中最好使用安全套。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3.胃癌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传染细菌:幽门螺旋杆菌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传染途径: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一般为经口传播、亲密接触传播、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等。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预防:自己或家人中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并注意防护,最好跟家人分餐,或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相互夹菜,杜绝用嘴喂孩子,碗筷注意清洗干净,高温消毒。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4.鼻咽癌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传染病毒:EB病毒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传染途径:唾液传播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预防:接种EB疫苗,避免口对口传播和喷嚏飞沫传播。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DD1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文章来源:360娱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安徽网库”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网库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安徽网库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9 皖ICP备19011896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