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库讯:张学军,男,中共党员,1963年6月出生,是一位土生土长、心怀感恩、一心想回报家乡的利辛县望疃镇芦沟村芦沟庄人。身为中共党员的张学军,精神干练、热情谦逊,常年在外经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他致富不忘乡亲、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外奔波期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没有忘记家乡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他富而思源,回报家乡,勇担社会责任吗,关心家乡发展,热心公益事业。近年来,作为优秀村民代表的张学军先后为芦沟村基础建设,贫困家庭、困难老人和儿童捐款数十万元,始终将家乡父老放在心中,得到了一致好评。他就像一道光芒,用无疆大爱,为家乡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捐赠二百个垃圾桶,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事业有成的张学军始终割舍不下心中那份乡愁,家乡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的心。当家乡需要帮助时,他义无反顾,尽自己所能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正当乡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正开展的如火如荼,打造美丽乡村成为当下乡村的首要工作,张学军作为芦沟村一名普通党员,一名个体经商者,他心系群众,关注和支持家乡发展,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考虑到本村环境卫生。2016年3月,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张学军了解到芦沟村垃圾桶较少,部分地方乱倒垃圾,心想捐赠垃圾桶可以提升周边人居环境,并付诸行动。“垃圾桶虽然不值多少钱,但是是我的一片心意,也算是为咱们村环境卫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张学军如是说。他购买了200个垃圾桶,价值27300余元,捐给了芦沟村。这次捐赠不仅寄托了张学军对家乡这片热土的厚爱,更是为芦沟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一股动力。
垃圾桶到位后,村书记高良举嘱咐“两委”干部将垃圾桶,按照事先规划摆放到村里的各主要道路旁,方便村民就近处理生活垃圾,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同时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成功人士为家乡的美丽乡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俗话说,饮水思源、鱼知水恩,不忘桑梓,回报家乡。张学军捐赠垃圾桶不仅是他个人的义举,更是突出该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芦沟村的发展,离不开各位成功人士的关心和帮助,少不了各位成功人士的支持和呼吁,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支持家乡的举动,一定能凝聚更多的正能量,去帮助家乡建设,共同富裕奔小康。
真情传递温暖,爱心点燃希望
乡里乡亲,这里面有个“亲”字,“亲”里有个“情”字。全村乡亲的情感之举,令人感动,倍加温暖。2017年,当张学军得知本村杜涛的女儿身患疾病,面对高额的医疗费,杜涛夫妻一筹莫展,整日以泪洗面,他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杜涛度过难关,当场捐助5000元,以解燃眉之急。
“我的捐款或许微不足道,但爱的力量却会无限强大。希望尽我的绵薄之力,为困境中的孩子带去一份温暖。”张学军说,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用无私的关爱和帮助,点燃孩子宝贵的生命之光。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一直以来,像张学军这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家乡建设出了力、尽了心的爱心人士,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默默耕耘与奉献,对家乡的热爱,不仅仅停留于口头上的怀念,更体现在对家乡建设的积极参与。他们用资助困难群众、抗击疫情、硬化道路、捐资助学、慰问老年人等这些爱心行动助推乡村发展。
党员致富不忘家乡,捐款捐物助力防控
前几年,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大灾有大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处处显露人间温情。在抗击疫情中,张学军带头入户发放张贴防控知识名白纸,做群众的贴心人,在村民微信群中发布防疫工作动态和卫生知识,及时疏导群众的恐慌心理,发动群众落实防控措施。他忘我工作,积极参加本村检查点、专班的轮流值班,不值班的时候就在村内开展治安巡逻。他不仅亲力亲为投身防控一线,他还积极倡导捐款捐物,张学军先后捐款捐物多次,2019年张学军为芦沟村捐款5000元用于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张学军为芦沟小学捐赠酒精、口罩、84消毒液等物品各10件,价值5000元左右用于防疫工作。
当有人对张学军的做法表示赞许时,他却平静而坚定地说:“关键时刻,党员必须这样做。”这就是共产党员张学军,在非常时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着入党誓词,体现出初心和担当,展现着一名党员、一名芦沟人对家乡的牵挂。
张学军就是这样,他从不向组织邀功请赏,也未曾对自己的好人好事大书特书,而是一直默默地做着这些事,用实际行动为乡亲们贡献力量。只要有人遇到了困难,他总是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在外地送来温暖的祝福;只有有人需要帮助,总是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他也乐得为大家越来越有奔头的日子保驾护航。他常常说,在外奔波的这些年,最难以割舍的就是家乡,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亲朋好友。暗地里自己为困难户发过愁、为生病的老人和孩子掉过泪,这一切都出自于对家乡的那颗赤子之心。所以,张学军一直关注着家乡的人们,为他们送去一颗真心。
张学军说“我自己虽然先富了,但不能忘本,一定要尽力帮助家乡的父老乡亲也过上好日子!”出生农村的他,即使事业有成,那份特有的质朴仍在。
致富不忘家乡路,捐赠路灯助振兴
“感谢您对家乡建设的支持,为家乡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2020年,一天张学军回老家探亲,从村支部书记口中了解到,芦沟村集体收入有限,基础设施不齐全,村级主干道未安装路灯,乡亲夜晚出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未加思索的他立即决定给家乡安装太阳能路灯,照亮父老乡亲夜晚出行之路。这一善举立即得到村“两委”大力支持和村民的积极拥护。经实地测量在沿村主干道1000米,捐赠20盏并装饰有中国节的太阳能路灯,价值6万余元,一周内全部安装完毕,为群众出行带来光明。悠悠天宇旷,浓浓故乡情。虽然张学军一直在外务工,但是他却依旧心系自己生他养他的故土,尽自己的一根微薄力量建设家乡,助力乡村振兴,他用自己实际行动奏响了反哺桑梓的“振兴曲”,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我只是为家乡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希望这批路灯不仅能照亮乡亲们的回家路,更能点亮乡亲们的致富路。”张学军深情地说,以后会继续用实际行动回馈家乡,助推家乡乡村振兴。
“此次的爱心捐赠,充分体现了家乡在外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在全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我们村涌现了许许多多像张学军为代表的成功人士。在此,我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上芦沟村发展的老乡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更欢迎在外成功人士回存投资兴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芦沟村村书记高良举介绍说。
捐款唱戏润民心,文化惠民促振兴
“好!”“好!”响亮的梆子、铿锵的锣鼓、悠扬的二胡、优美的唱腔让村民们饱了耳福、过足了戏瘾,大家赞不绝口。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和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芦沟村村民在政策的引导下搞养殖、种植或劳务输出,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丰富广大乡亲的文化生活,弘扬传统文化,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2019年至2023年古会期间张学军共捐款10000多元,《血溅乌沙》《义烈女》《包青天》《穆桂英下山》等经典剧目轮番上演,不断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更有折子戏专场让村民们过足戏瘾。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唱出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响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进一步沟通了乡亲们的感情,为全村营造了轻松愉快、团结友爱的和谐氛围。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
在外创业期间,张学军用自己多年的丰富经商经验,帮助了老家10多位青年创业成功,为他们能够改变命运、改善生活奠定了丰富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在他的影响下,芦沟村的在外人员,已经将公司开到了上海、广州、武汉、南昌、石家庄等地,真正做到了脱贫、致富。
张学军常常说,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困难的乡亲们还有不少。他作为一个从农村出去,闯出一片天地的“前辈”,应当帮助年轻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反哺家乡。在农业生产机械化的今天,国家政策为农村务工人员、创业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正是在这一基础上,芦沟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闯荡,并在张学军的帮助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张学军在处理好自己公司的事情之余,常常与年轻人们交流。他建立了微信群,为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芦沟村青年创业者们答疑解惑,利用自己在外多年积累的商业经验,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少绕远路。很多年轻人都说,张学军作为他们的“领头雁”,一直真心实意、不求回报的帮助他们。并且在张学军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在外的年轻人取得了成功,不断为家乡的建设、贫困家庭的生活改善出力。
“紧握老乡手,并肩一起走。筑梦新时代,幸福一起有。”这是张学军最真实的写照。明事理、晓大义、有爱心,这也是村民们对他最客观的评价。张学军就是这样一个始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他的事迹很平凡,但他的人格却是伟大光辉的。张学军的存在,让芦沟村的脱贫之路能够走的顺畅,带领着在外奋斗的芦沟村人,为家乡的建设发展贡献了极大的力量。而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决胜阶段中,正是由于无数如同张学军一样,默默发挥力量的党员同志,才使得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农村越来越美丽富饶!
在回报家乡的慈善行动中,这些务工在外的爱心人士奉献出的是爱心,收获到的是感动,谱写了一曲曲爱的乐章。(刘勤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