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年3月5日,毛主席的这一亲笔题词,使得雷锋以及他所代表着的“雷锋精神”传遍祖国大江南北。5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不同的含义。
对于现年76岁的韦加睦来说,学习雷锋,未必花钱捐赠不可。保持一颗爱心,关注一次公益,帮助一个弱者,即使一个举手之劳都能表达正义公道,会给别人带来笑颜,自己获得欣慰。
受雷锋影响一生践行雷锋精神
初次采访韦加睦,记者感受到他是一个生活细致、持之以恒的人,常年有记账的习惯,每天早上坚持锻炼。虽与老伴都已退休,但二老认为,生命有限,应自警自励,善待余生,像夕阳那样在落山前发光发热,尽洒余辉。
3月4日,记者再次来到园丁小区韦加睦老人的家,谈到雷锋精神,韦老说,雷锋同志离开我们虽已半世了,但他的精神在中华儿女心中代代相传,永不泯灭。“说起雷锋,我们这一代人最为记忆深刻,雷锋离开我们那年,才22岁,但是这个短暂的生命赢得了亿万人民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也影响了我的一生。”
一生就爱“管闲事”
韦加睦这一辈子就爱抱打不平,用他妻子李维慰的话说:“他就是个‘管闲事’的老头,还样样事都要管出个结果来。”李维慰告诉记者,只要他看到别人有困难,弱者受到欺负,甭管认识不认识,都会第一时间出面。
多年来,韦加睦老人管了很多“闲事”。去年三月熟笋上市,韦老在农贸市场见到几位妇女守候在菜篓旁叫卖,这时一位青年市管员走过来,二话不说将几个菜篓踢翻,妇女没有争执,而在一旁的韦老见此感到异常的气愤,便上前婉言说道,“年轻人,你管市场无可厚非,但菜篓是人家的财产,你将其踢翻过于粗暴,这是侵犯人权、辱人尊严。”青年小伙不仅不听,还为自己辩解。正当这时,市管负责人走了过来,当韦老将事情经过讲叙之后,负责人诚恳接受批评,并表示今后注意工作方法。说到这,韦老说:“若雷锋精神尚存,此事必可避免。”
这样“爱管闲事”的经历,屡屡在韦老身上发生。他告诉记者,乘坐公交时,经常见到一些令人气愤的事情,比如去年冬季一位60多岁的老人乘坐公交,因不识路而多次问及公交车司机:“这车是否开往老车站?我急着回家。”可司机就是不吭声。韦老见此状况,忍不住问了句:“师傅,人家问你几遍了,你为何不回答?”司机反而讽刺,这关你什么事。韦老便对司机说:“你免不了会去陌生城市,如果向车主问路,别人也像你这样的态度,你感受如何?”这时,司机再没有争辩。对于此事,韦老称,这位师傅若稍有助人为乐的思想,既和谐了人际关系,又端正了公交形象,何乐而不为?
学习雷锋 做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韦加睦常常认为,人老属于自然规律,奉献社会无年龄界限,享受社会给予的幸福,就要在暮年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回报社会。他说,他年轻的时候就爱听《学习雷锋好榜样》,并且要求自己像雷锋一样活着,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要像雷锋那样,做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记者认为,学雷锋,就要像韦加睦老人那样,让助人为乐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文化,使我们的社会更文明、更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