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聚焦安徽
投稿

韩俊在调研文化强省建设时强调 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强担当建设文化强省 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中增强文化力量

2023-05-25 22:32:46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通讯员 郑言 记者 朱胜利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2023-05-25 08:04  来源:安徽日报9m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9m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5月24日,省委书记韩俊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参观安徽文明史基本陈列,听取有关情况介绍,调研文化强省建设。 记者 杨 竹 摄9m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5月24日上午,省委书记韩俊专题调研文化强省建设,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强担当,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和时代特征的创新型文化强省,做好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省领导陈舜、任清华参加。9m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安徽博物院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韩俊首先来到安徽博物院新馆,参观安徽文明史基本陈列,听取有关情况介绍。他指出,安徽作为我国南北交汇的中心地带、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过渡的桥梁纽带,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演变,各类文明在这里汇聚交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明积淀,使安徽成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复兴地。自古以来,安徽人杰地灵、学风昌盛、人才辈出,历史文化灿烂辉煌,是不同时期演绎中华文明精彩华章的重要舞台。博物馆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要彰显地域特色,丰富馆藏文物,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m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十五个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韩俊走进中心察看徽州文书陈列室,与中心负责人亲切交流,深入了解徽学研究历程,他指出,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安徽优秀乡土文化的金名片,徽学很有影响力,与敦煌学、藏学并称为中国三大以地方命名的“显学”。他勉励中心加强徽学研究,提升研究站位,创新研究手段,潜心钻研,积极宣传推介,让更多人了解徽学关注徽学,让徽学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他要求省直相关部门要实施徽学研究提升工程,推动安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9m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随后,韩俊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晓光、省黄梅戏剧院副院长何云、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执行主任周荣庭等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韩俊指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文化既是重要内容、重要标志,也是重要支撑、重要力量。要做好文化铸魂的大文章,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价值引领、阵地管理,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要做好文化挖掘的大文章,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动黄梅戏、徽剧等地方戏曲创新发展,深入研究阐释安徽地域文化价值内涵,不断增强安徽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要做好高质量文化供给的大文章,坚持惠民利民导向,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资源配置和运行机制,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伟大变革、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文化精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做好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大文章,坚持文旅融合、数字赋能,推进古村落、古民居等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整合资源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做好文化传播的大文章,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展陈活动和文化交流对话,讲好安徽文化故事,不断提升安徽文化影响力。9m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韩俊强调,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的目标,要认真谋划、扎实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出人才、出精品。社科研究机构和高校要深入研究阐释安徽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历史地位,努力形成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奋力开创文化繁荣新局面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通讯员 郑言 记者 朱胜利)9m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通讯员 郑言 记者 朱胜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安徽网库”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网库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安徽网库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9 皖ICP备19011896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