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库讯:4月27日,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渔业科技专家服务组奚业文一行2人到大观区退捕渔民捕转养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开展技术指导。
渔业科技专家服务组到实地查看了养殖基地情况,就稻田整改、小龙虾养殖和当前病害防控等方面进行指导。
渔业科技专家服务组要求,市区乡三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落实好省有关要求,做好有关指导帮扶工作,鼓励退捕渔民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做好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继续为优质水产品保质保供做出贡献。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捕后,退捕渔民胡厚才在区农业农村局的引导下,2020年承包了100余亩稻田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渔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地,现场指导大户科学规划稻田、开挖生态环沟、选择养殖品种等,为退捕渔民送技术、送信息、搞服务,充当起退捕渔民的“技术秘书”。
“渔民有‘近水会水’‘靠水吃水’的优势,干水产养殖很合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渔民像韩保林一样,因缺乏经验,走了弯路。”大观区渔政执法大队何广胜介绍,2021年起,大观区认定了一批上岸渔民“捕转养”基地,依托当地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退捕渔民”经营模式,整合政策、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鼓励退捕渔民抱团规模养殖,扩大示范效应。
在退捕转产的浪潮中,2019年,胡厚财夫妇告别了曾经赖以为生的渔船和渔具。胡厚才的两条渔船被拆解了,政府提供了5万多元的补贴,2020年在安庆市大观区开起了“厚财家庭农场”,主要发展“稻虾共养”,区农业农村局引导他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并提供技术支持,当年就获利16万多元,2021、2022年,胡厚财一家的收入均超过了20万元。
下一步,大观区积极对接省市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持续开展退捕渔民结对帮扶活动,加大一对一技术指导帮扶力度,为退捕渔民“捕转养”致富之路提供技术保障。(单位:大观区农业农村局 撰稿人:潘兴贵 审核人:陈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