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聚焦安徽
投稿

淮北市烈山区八部曲谱写新时代法治淮北华美乐章

2021-12-15 17:43:52 来源:淮北市烈山区司法局 作者: 责任编辑:桂鹏举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近年来,烈山区在法治建设工作中,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八部曲谱写新时代法治淮北华美乐章。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一、吹响法治宣传大喇叭。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新媒体等载体,采取专题报告、法治讲座等方式,立足“12.4”宪法宣传日,做好重大宣传时间节点的法律宣传。大力开展“12.4”宪法宣传日、“宪法进万家”为主题的宪法宣传活动,开展针对贫困户的“法治扶贫”、农民工“普法课堂”、“送法进企业”和“法治安全进校园”等专项宣传活动,举办了法治与文明同行大型文艺演出,立足“谁执法谁普法”,做好日常法律宣传。实施普法责任清单,全区各个普法责任主体根据自身职责充分利用重要宣传节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法律宣传,让法治的阳光普照千家万户。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二、奏响法治示范品牌钢琴曲。立足依法行政先进示范单位创建,积极推动各镇(街道办)区直单位从依法行政组织领导、依法管理经济社会、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行政争议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等方面进行创建,经申报、审核、公示、授牌,杨庄街道办事处、烈山区市场监管局、烈山区国税局、烈山区地税分局被授予淮北市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立足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积极指导所辖村(社区)从村级组织健全完善、基层民主规范有序、法治建设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组织保障坚强有力等方面参与创建,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全区共有国家级示范村2个、省级4个、市级9个。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三、奏响法治创新品牌大合唱。立足“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推广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指村(社区)聘请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的对象为村(社区)委会。 烈山区古饶镇开始推行村(社区)法律顾问以来,烈山区稳步推进此项工作。村(社区)法律顾问积极为村(社区)事务管理、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在开展脱贫致富项目中遇到的涉法争议,定期组织法治体检,及时提出防范风险的法律意见。古饶镇、烈山镇村(居)配备了法律顾问,切实提升村(社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立足解决民营企业纠纷,到目前为止全区59个村(社区)全部聘请了法律顾问。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四、奏响法律援助最强音。烈山区建立健全便民措施,畅通法律援助渠道,实行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跟踪制度,不定期邀请区人大常委、律师、执业人员参加援助案件旁听开庭审理,对承办人的辩护(代理)表现、适用法律、承办态度、庭审效果等方面情况进行监督。利用“和村梨花节”、“三八妇女维权周”“31.5维权日”等宣传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律援助知识宣讲、咨询活动50余场次,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2万余份,法律服务连心卡14000余张,烈山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刑事认罪认罚案件法律帮助试点工作。2016年至2020年,在全市对三区一县法律援助工作考核中连续五年第一。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五、吹响规范性文件审查挺进号。一是坚持逢文必审,以机制创新提升法治政府质效。强化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力度,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做好明确审查责任、统一审查标准、提高审查效率、优化审查方式、提出审查意见、开展文件清理,及时公开向社会发布,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全力营造“善国善政,善法善治”的一流法治环境。二是推行告知承诺,以便民利民打造法治政府亮点。坚持“快”字为先、“实”字为效、“严”字为实,探索实施事项核查、信用监管、试点容错、请示报告、督导考核、总结评估等制度,极大方便企业和群众,提高依法办事效能。三是以务实高效积蓄法治政府动力,坚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一枚印章”、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次办好”,打造惠民服务零距离。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六、吹响法治政府冲锋号。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面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不断推进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部门规范行使行政职权。成立行政决策委员会。按照年度制定了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标准,并向社会公开。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除依法需要保密外,均进行公示和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行政执法质量和公信力全面提高。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完善行政执法调查取证、告知、罚没收入管理等制度及行政执法权限协调机制。实行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制,一票否决制。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七、吹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集结号。推行“一站式+X”模式,烈山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是由区政法委、公、检、法、司、信访等多家单位共同打造的便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一站式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内设法律服务导引台,法律服务导引台负责纠纷分类引导。中心设有访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交通事故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劳动争议、不动产纠纷、婚姻家庭、物业、金融保险、市场经营、生产经营、医患纠纷等15个窗口,充分满足不同诉求人群对法律的需求,最大程度上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一站式+流动调解。区政法委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打造“流动调解庭”。流动调解庭根据群众的需求,将调解员机动组合,将调解网络辐射到农村、集市、超市等,把纠纷解决在现场,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流动调解”为群众提供了新的调解平台,让当事人“零”跑路,让群众实地体会到“调解员在人眼前,调解室在家门口”。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一站式+线上调解。充分发挥政法力量进社区的重要作用,入驻村居政法干警利用互联网平台、自媒体平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高效、便捷司法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作用,创新发展“一站式+在线调解”模式,在为当事人省时省力省钱的同时,提升了司法效能,切实增强新时代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一站式+镇办调解中心。各镇办调解中心要接受中心的指派,切实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充分发挥政法工作人员、综治司法协理员的作用,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并及时化解,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提高对突发性事件的预警、防控和处置工作能力;要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完善预案,积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开展律师参与社区人民调解试点工作,加强人民调解与信访、综治等矛盾纠纷排查网络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和治理模式,要加大投入,切实化解社会风险。努力创建平安烈山、法治烈山、美丽烈山。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八、奏响区域现代化治理时代乐章。近年来,烈山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创新社会治理,以基础保障夯实法治政府根基,推行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载体,引领法治乡村建设,形成了一幅民风淳、乡村美的法治乡村画面。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坚持包容协商理念,全面落实法律专家网格包保机制,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按照“一村居委一法律专家”网络架构,从公安民警、检察官、法官、律师、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选派一名定点进村(居),形成法律专家与调解员、网格员之间的全面对接,拓宽“网格+”司法协作机制。对重大敏感案件和易激化矛盾,进村法律专家主动介入,将纠纷化解在诉前。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坚持高效自治原则,激发区域治理活力。坚持用法治思维引领乡村治理,结合各村实际,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在充分征求和尊重村民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村规民约,依法保障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做到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不断激发乡村社会的活力。同时,加强村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发挥基层人民调解化纷止争的主渠道作用。目前,全区59个村(社区)设有信访事项联系点,建立“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机制。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坚持法治促保障,加大乡村法治振兴进程。组织实施“宪法进万家”活动,利用乡村已有文化宣传设施,推进法治广场、长廊等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紧扣“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和村梨花节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开展扫黑除恶专题宣传活动,举办扫黑除恶大型文艺演出,依法打击黑恶势力,用法治清除乡村的“毒瘤”,充分发挥法治的根本性、保障性作用。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坚持德治扬正气,构建法治善治新格局。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加强乡村道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惩恶扬善、重义守信、尊老爱幼、守望相助的乡村新风尚,通过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升乡村治理中德治的水平。ObN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文章来源:淮北市烈山区司法局 责任编辑:桂鹏举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安徽网库”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网库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安徽网库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9 皖ICP备19011896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