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聚焦安徽
投稿

安徽网库讯:蒙城县小涧镇:小小扶贫“公益岗”,托起贫困群众“大幸福”

2021-02-04 21:44:02 来源:蒙城县扶贫开发局 作者: 责任编辑:朱强 胡瑞洋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安徽网库讯走进“战国时期古城”之一的蒙城县小涧镇红城村,映入眼帘的是净洁的水泥路,路边栽植了风景树,一幢幢农家小楼,健身广场上,三五成群的村民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聊天、有的在跳广场舞……这些是记者到红城村扶贫采访时的真实写照。
 
6.jpg
   
  据了解,红城村结合本村实际,设定“固定式和灵活性岗位”,合理开发了县级扶贫公益岗位14个,村级岗位8个,按照因人设岗的原则,他们在卫生保洁、护塘、光伏看护、公厕管理等方面尽心尽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国家政策就是好呀,我这么大年纪了,因为这一专岗让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一年还能收入7200元,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八贡张村民组65岁的五保户邓怀明乐呵呵地说。目前,全村像我这样的有10多人呢,他们加入公益专岗后,都怀惴一颗感恩的心,为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服务着,在大家的努力下,卫生整洁了,环境变美了,邻里关系和睦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更加拥护了……,感谢党的好政策,给我安排了公益岗位,实现了就近就业。目前,我家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红城东队47岁的王德峰感激地说。这只是小涧镇开发扶贫公益岗位的一个缩影!
 
  “扶贫路上不养懒汉。”镇里把开发扶贫公益岗位作为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以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为优先安排对象,通过岗前培训后上岗,让那些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群众有活干、有钱赚,引导他们消除依赖性思维,以劳动换取报酬,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自我脱贫不返贫。
 
  小涧镇通过开发扶贫公益岗位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就业误工两不误,同时又改善了农村公共服务条件,实现了就业和乡村振兴的双赢。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贫困群众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有稳定的收入渠道、可靠的政策保障和长效的防返贫机制。下一步,我镇将按照“扶上马”之后再“送一程”的办法,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持之有效。镇党委副书记胡瑞洋如是说。
 
  为了让大家都做上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实现增收,村里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作物秸秆禁烧、公共服务等工作实际需要,因人设岗,人岗匹配,精准就业,开发设置了公益岗保洁员、公厕管理员、护塘员、光伏看护员等,保证贫困群众在岗位上有事做,村里把扶贫公益岗位与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禁烧、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实现了他们增收不返贫,又改善了人居环境。
 
  与此同时,还开发了非固定性岗位,采用按月用工,按日用工、按事项用工等方式,定岗不定人,统筹安排贫困劳动力上岗,激励他们劳动致富,提增了“扶贫扶志”质量,有力推动了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村党委书记袁淑玲如是说。
文章来源:蒙城县扶贫开发局 责任编辑:朱强 胡瑞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安徽网库”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网库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安徽网库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9 皖ICP备19011896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