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库讯: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今年以来,大观区坚持安全农产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强化工作措施,夯实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工作机制,健全“五项机制”助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民生工程提质增效,全面推进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是建立“共享机制”。通过建立区、乡镇、村三级信息共享机制,对辖区内种养大户、农产品生产企业、各类农业家庭农场种养规模、品种及经营、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建立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区农业农村局作为项目牵头部门,会同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坚持深入生产一线和田间地头,对种养大户、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联合开展检测监管,做到源头管控、一线跟踪。今年1至8月,共现场采样220余批(次)。
二是建立“竞争机制”。结合疫情防控和开展“六稳”“六保”及“四送一服”工作,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对接区发改、财政等部门,密切关注各类种养大户、农产品企业、农业合作社项目申报、融资贷款等信息,组织生产经营企业自评、互评等方式,对农产品企业产品质量和品牌进行量化评分,结合农产品检测、日常监管等工作,做好审核把关,实行项目挂钩。2019年先后优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过硬的10余家农业企业申报省、市奖补项目,初步建立起“质量优先、优胜劣汰”竞争机制。
三是建立“监测机制”。加大检验检测力度。充分发挥乡镇农残检测体系的作用,合理分工、各有侧重,把辖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品种、重点农残项目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对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等国家禁用渔药开展重点监测,对生猪尿样进行快速筛查,对肉、蛋、奶等畜禽产品进行兽药残留抽样检测,监测各类兽药残留指标20余项。对监测中发现问题的,不仅依法予以追查,还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指导生产实践,防范同类情况再次发生,1-8月份,农残检测合格率100%。
四是建立“培训机制”。采取以会代训形式,结合日常线上线下宣传,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业主进行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宣传省、市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新规定和相关要求,引导其安全意识警钟长鸣,产品质量常抓不懈。1至8月,共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5期,培训管理和业务人员80人。同时,结合实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项目,为信守承诺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在技术指导、贷款融资、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一切便利和到位服务,实现跟踪服务常态化、规范化、优质化。
五是建立“联动机制”。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强化农业、市监、公安三大系统间接报接警协作联动,监管检测信息共享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无缝衔接。通过组织开展农资打假、“瘦肉精”、兽用抗菌药、生猪屠宰、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渔业投入品、畜禽水产品等守护舌尖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联合执法检查。1-8月份,开展联合执法检查4次,检查农企3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