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聚焦安徽
投稿

安徽网库讯:大观区立足“六个精准”高质量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

2020-08-19 16:35:25 来源:安庆市大观区农业农村局 作者: 责任编辑:潘兴贵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安徽网库讯:今年以来,大观区努力克服新冠疫情不利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区民生办的指导下,在乡镇、村共同努力下,落实“六个精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培训进展顺利,农民满意度和对政策的知晓度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已高质量培训职业农民50人,100%完成年度目标任务。BYs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一是精准抓调研,准确把握培训任务需求。区农业农村部门结合新冠疫情防控,村民居家防控的时机,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调研,在调研基础上,确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数和专业,研究制定了《大观区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为今年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精准抓宣传,提高民生政策知晓率满意率。本着“早布署、早宣传、早摸底、早实施”原则,通过入户宣传,采取面对面方式,发放《至广大村民们的一封信》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政策,让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对政策的了解,使参训学员及其家属政策知晓率达100%,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电视、简报、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义、政策和成效。上半年辖区共在各种媒体发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宣传信息10多篇,其中市级以上媒体5篇。
 
   三是精准抓实施,注重培训过程管理精细化。在培训内容选择上,积极摸排学员参训意愿,制定《大观区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在培训机构选择上,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精心选择信誉好、师资力量强的培训机构;在师资力量安排上,组织协调培训机构,精心挑选业务过硬、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的优秀骨干教师为学员授课,并签订培训协议。
 
   建立由市、区农业专家组成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讲师团,科学合理制定技能培训计划,做好学员培训和服务工作,力求提升和增强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确保参训学员学以致用,努力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
 
   在落实培训成效上,与培训承接单位签订培训协议,严格执行开办申请、过程督查、结业考核制度,采取现场抽查、电话回访等方式,重点了解培训课时、培训效果及培训对象满意程度;在培训过程管理中,不定期开展督查,对学员培训教学中的到课率、课堂纪律、授课质量等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并录入台账,作为年终考核重要依据之一,确保职业农民培训取得实效。
 
   四是精准抓创新,确保培训效果受益最大化。按照《大观区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中有关培训效果目标,落实建立“五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第一堂课制度、学员培训考勤制度、满意度调查制度、培训台账制度,由市、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部门派员上好第一堂课制度和每期培训班结业时参训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进行测评,对参训学员进行学业考核。
 
   在培训过程中,采取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方式,优化培训方式;在培训方法创新上做到“四个结合”,即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培训方法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努力提升培训效果;
 
   五是精准抓认定,严格规范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培训环节结束后,组织专家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对象按要求进行认定,对培训合格的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进行统计造册,鼓励其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截止目前,辖区已累计认定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300余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逐渐成熟壮大,成为辖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为辖区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六是精准抓扶持,创新政策落实服务措施。创新政策措施,用好现有政策,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扶持力度,重点在土地流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项目申报、金融信贷、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办各类农业经营主体。
 
   结合实施“包村联户”项目,统筹各类农技力量,建立农技人员跟踪服务职业农民机制,将跟踪服务与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相结合,实行农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对接,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分别进行为期3年、1年和1年的跟踪服务,巩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
文章来源:安庆市大观区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潘兴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安徽网库”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网库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安徽网库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9 皖ICP备19011896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