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聚焦安徽
投稿

安徽网库讯:巾帼有志显担当,带民致富敢为先(图文)

2020-07-31 19:59:43 来源:蒙城县扶贫开发局通讯员 作者: 责任编辑:朱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安徽网库讯:地处北淝河畔的蒙城县板桥集镇双鹿村由于土地贫瘠,分布不均,这里的农民一直靠传统的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亩产量低,收益低,2014年该村被确定为贫困村。c1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民主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430人,双鹿村是远近闻名的涣散村,2017年刘娟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精准把脉拔穷根,想方设法带动大家共同脱贫,通过真抓实干,改变了贫困面貌,使“后进村”变成了“后劲村”,每年各项工作考评都居全镇先进行列。c1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微信截图_20200731200204.jpgc1Y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创办合作社,做致富领路人
 
   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刘娟多方筹集资金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于2017年流转1000多亩土地,创办了蒙城县板桥集镇双鹿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0万元,围绕市民的“菜盘子”做文章,主要种植保健南瓜、冬瓜、西兰花、花生、红薯、豆角等蔬菜及中药材,产品远销温州、山东、河南等地。
 
   合作社创办后,田间管理日用工30多人,合作社按照种植环节的特点,招聘贫困户为常年用工或季节性用工,为更多的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增收机会,用工时,合作社采取自愿报名,自报特长,协商定岗的办法,保障八尽其才,才尽所用,人均月收入1200一1500元,年发放农民工务工工资27万元以上,其中贫困人口38人,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上,实现了贫困人口务工不出村,就近就业促脱贫。
 
微信截图_20200731200150.jpg
 
   李朝珠是双鹿村小李庄已脱贫户,一家7口人,李朝珠的配偶长期慢性病,不能从事劳动,儿媳妇言语、听力多重残疾,长孙听力残疾,孙女上小学,小孙子上幼儿园,儿子在浙江务工,李朝珠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这样以来不但解决了他耕作难的问题,还降低了自然灾害风险,同时还在合作社务工,每天50元,一个月收入1000多元。像李朝珠一样的贫困户,该村有30多人都在合作社务工。
 
   不忘初心,做组织建设带头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 2017年因工作需要,刘娟不忘初心,响应组织召唤,回到村里担任了村党总支书记,赴任后,针对村里实际,在抓班子带队伍上下了决心,不定期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大抓基层,坚持和完善“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深化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理念。
 
微信截图_20200731200135.jpg
 
   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使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高涨,形象也随之得到了改变,群众的赞誉越来越多了。她坚持软硬件一起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新建了村办公场所,添制了办公用品,使阵地面貌大为提升。刘娟亲自动手,对党务、村务资料进行规整,制度上墙,通过整顿,村两委班子呈现出精神振奋、干劲十足的新景象。
 
   牢记使命,群众安全记心间
 
   2020年夏是60年来下雨时间最长、雨量最大的一年,作为淝河畔边的“灾害村,蛤蟆撒尿都受淹”。自6月下旬以来,“庄子故里”持续大雨,给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面临暴雨侵袭,双鹿村成立了灾情救援组,村党总支书记刘娟按照镇党委政府“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带领村两委干部先后转移群众20多人。
 
   转移中,对行动不便老人因种种原因不配合,村组干部就入户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转移群众工作中,他们有的背小孩,有的搀扶老人,与群众手挽手、心连心,用自己的身体为群众撑起了一片“晴天”,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文章来源:蒙城县扶贫开发局通讯员 责任编辑:朱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安徽网库”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网库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安徽网库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9 皖ICP备19011896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