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库讯: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法典,因此,要把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作为今年普法工作的“重头戏”,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力做好民法典的宣传实施,让民法典知识直达基层、直通群众、更接地气,更好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烈山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
一、以“学”为先作垂范,发挥“头雁效应”。充分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作用,组织全局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民法典,深刻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法治精神和具有的划时代意义。做好学习的表率,带头学习民法典的各项内容,用民法典精髓思想武装自己头脑,切实抓好这个“关键少数”,形成“头雁效应”,有效推动和深化民法典的学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二、以“众”为本广传播,开展“定位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因此其涉及到各行各业不同群体的利益,受众十分广泛,要主动细分民法典的各块内容,根据普法实际需要,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面向企业,要结合“四送一服”、“送法进万企“等主题活动,根据企业规模、所属行业和具体需求,组织律师、普法志愿者深入企业解读、宣传民法典合同篇的内容,帮助企业妥善解决涉疫情纠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面向普通村(居)民,组织法制讲座和法治文艺演出进社区、进乡村,为大家详细讲解民法典中带有“烟火气”的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方面的内容;依托烈山区南湖雅苑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组织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利用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开展“接地气”的普法宣讲;以“江淮普法行”、“12·4”国家宪法宣传日为契机,广泛开展与百姓“零距离”的普法宣传活动,让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面向青少年,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贯穿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积极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利用“开学第一课”、升旗仪式、十八岁成年礼、主题班会、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开展《民法典》宣传教育。充分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设置民法典主题区,注重以案说法,让学生在法治体验中增强法治意识,坚决维护民法典的权威。
面向社区矫正对象,利用开展集中教育的时机,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向他们讲解婚姻关系、合同权、继承权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提醒他们在进行民事活动时,严格用法律约束自己,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争取按期顺利解矫。面向机关工作人员,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把民法典的学习宣传纳入本单位、本系统普法工作总体安排,全面提升学习运用民法典的能力,提升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
购买制作一批民法典学习资料,向区直各部门、普法教育依法治区领导小组成员和本局全体工作人员赠阅,深入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提升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充分保障规范公权力行使。
三、以“宣”为媒重实效,延伸“普法触角”。依托“学习强国”APP,司法部、安徽司法和法韵淮北微信公众号,借助“法在身边”微信群、社区矫正工作群、全局QQ办公群、全区司法行政机关微信工作群和局党支部微信工作群等“线上”平台,及时推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民法典50问》及民法典漫画宣传视频等内容,切实扩大民法典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通过“12348”免费法律服务热线、“安徽法网”、“淮北市法律援助网”、皖事通APP等在线咨询渠道,为群众提供民法典相关的法律咨询、指导等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的法律需求。
发挥基层普法平台作用,畅通民法典普法宣传“最后一米”,充分借助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公交站台、“村村通”广播、“百姓说事点”和服务窗口的电子屏等“线下”宣传载体,从人民群众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入手,找到民法典与群众的契合点,广泛开展学习宣传,让文本上的民法典真正“活”起来、“落”下去。
四、以“考”促学增真知,法典“入脑入心”。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内部组织“民法典专题知识测试”,督促全局工作人员将民法典学深、吃透,深入领会其精髓,把握立法精神,深刻理解条文要义和规范本义,正确适用法律条文,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各种法治宣传活动中,向广大群众推介“学习民法典知识测试”微信二维码,让他们通过扫码参与测试,在测试中明确自己掌握的情况,进一步增强记忆,保证学习效果。
组织开展线上“有奖竞答”活动,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民法典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扩大民法典的触达率和影响力,形成全民学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