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库讯:为切实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有效提升青少年守法、用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在校学生校园安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烈山区司法局坚持党建引领,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用红色关爱和法治力量护航他们的成长。
结对帮扶“爱”不缺席,为青少年撑起一方温暖晴空。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利用重大时间节点开展慰问帮扶活动。走进校园开展 “关爱留守儿童 六一送温暖”活动,为留守儿童送上书包、地球仪、台灯、笔袋、笔和作业本等学习用品及巧克力、棒棒糖等小零食,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度过一个快乐而难忘的节日。
与市司法局联合开展“金秋助学”活动,资助10名困难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的在读子女上学,并嘱咐他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发奋学习、努力拼搏,以昂扬的斗志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使自己成为一名祖国的栋梁之才,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组织动员律师、司法行政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普法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成法律帮扶对子,定期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讲授法律课,真正成为留守儿童行走在法治轨道上的引导者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人。
健全机制“责”不缺位,为青少年撑开一把坚实的保护伞。始终将青少年作为全民普法的重点对象,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到“法治烈山”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和政协监督的领导体制,推动有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将青少年普法工作纳入本部门重点工作,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全区中小学校均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确保了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保证在校学生能够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
构筑阵地“育”不断档,为青少年播下心田的法治种子。充分发挥学校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将法治宣传教育与学校教学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墙报、宣传栏、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的宣传教育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送法进校园”等学法用法活动,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有效提升法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合市区两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依托拘留所、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基地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切实让青少年明白违法违规的成本和代价,降低他们违规违法犯罪风险。
凝聚合力“法”不冷场,为青少年茁壮成长筑牢“防火墙”。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联合公安、消防开展防拐、禁毒、消防、防溺水等知识宣传,联合教育局、学校举办法治讲座,营造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力量齐参与的普法新模式。今年以来,我局共开展法制讲座7场,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青少年维权漫画手册等宣传资料500余份。
在妇联、残联、法院、检察院、看守所等部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6个,在辖区各村(居)民委员会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63个,形成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青少年法律援助网络,方便青少年就近寻求法律援助。开通青少年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法律援助程序。凡涉及青少年合法权益,立足“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确保“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今年以来,共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3起,解答青少年法律咨询20余次。加强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对这类特殊青少年做好心理疏导及教育工作,定期走访谈心,实行人性化管理,预防青少年矫正人员重新违法行为的发生。发挥各司法所、村(居)调委会的职能作用,重点做好服刑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双差生”和失足青少年的人民调解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防患于未然。
创新方式“实”不走样,为青少年洒下一片法治阳光。一是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发挥区普法讲师团、志愿者作用,针对不同年龄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演讲、法治竞赛、庭审观摩、模拟法庭、“现身说法”等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学法、信法、守法。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在普法中的运用。
实施“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行动,更好地运用“法在身边”微信群、“中国普法”公众号、“普法小课堂”微博、微电影、微动漫等新媒体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服务。利用多媒体、网络传媒形象化、趣味化、便捷化的独特优势,以优秀的法治文化作品促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春风送暖爱意满,播下法治小种子;夏花绚烂正青春,扎根沃土促成长;秋实累累黄鹂乐,纯真笑脸永绽放;冬寒凌厉无所惧,法治阳光更护花。在四季更迭中,法治教育潜移默化地滋润着青少年的心田,让他们明白了更多是非曲直,法治观念也日益增强。烈山区司法局将关爱汇成一泓清泉,将职能拧成一股伟力,努力把校园打造为阳光、安全、法治的青少年成长沃土,让师生们在知法、知法、懂法、守法中,远离不良行为的侵害,护航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