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库讯看着在新建养殖场里不断忙碌的蔡洪震,精气神十分充足。谁能想到数年前的他是何等的穷困潦倒?现年39岁的蔡洪震是蒙城县小涧镇尖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数年前,因一次意外车祸,蔡洪震伤势严重,虽最终保住了性命,却被高度截肢,失去了一条腿,再也无法外出打工。只能靠着3亩承包地维持生活,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清贫,一度是尖山村最贫困的家庭之一。2014年,经本户申请、村民民主评议后,纳入了全国扶贫开发系统,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最开始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时,蔡洪震心中充满着对生活的迷茫。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引导下,他精神振作了起来。看着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儿,一个父亲的责任沉甸甸的浮现在心头,于是,他决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庭的生活困境。然而,到底怎么做又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难题。这时,尖山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来到了他家中,和他一起分析了目前的状况,并详细介绍了相关扶贫政策,通过他们的引导,蔡洪震决定发展养殖业。既然下定决心,他说干就干。经过和妻子商量,从亲戚家借了1万元钱,购买了两头小牛犊,利用自家院落改建了牛圈,开始了养殖路。肯吃苦、肯钻研的两口子一心扑在养牛事业上,为了掌握养牛本领,蔡洪震“多方取经”,看影像资料、买书、请教周边的养殖大户,看牛的“吃食、粪便、反刍”,经过精心照料,
两头小牛犊成长茁壮,个个膘肥体亮。等到出栏时,一核算,一头牛净赚了7000余元。初步的成功更加鼓舞了他的斗志。他产生了扩大养殖规模的念头,但是资金短缺是一大难题。这时,村委会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及时为他办理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并且协调镇直相关部门办理了养殖场修建相关手续。红红火火的养殖事业开始迈进了新篇章。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蔡洪震一家在2017年实现了顺利脱贫。脱贫后的他可以不再为生活担忧。全身心投入到肉牛养殖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他的养殖场养殖规模为育肥牛16头,育肥羊9只。远景规划为育肥牛50头,育肥羊30只。
随着蔡洪震成为附近小有名气的养牛“专家”后,不断有贫困户和一般农户到他的养殖场向他请教养殖场请教养殖技术,探讨养殖前景。蔡洪震脑中出现一个想法:“利用自己的养殖技术帮助更多的群众致富。”他随即注册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本村村民蔡洪全、丁海孟各新建了一个养牛场。目前,两家养殖场育肥牛数量都在15头以上。还帮助蔡庄组贫困户蔡端堂和后园组贫困户蔡永新两家搞起了养羊事业,目前两家养羊的数量都超过了10只以上,帮助他们实现了稳定脱贫。同时,由于平时养殖场的喂养和清理工作量较大,他又优先招聘了3名贫困人口,增加了3户贫困户的收入。
谈及将来的打算时,蔡洪震有些腼腆地说:“我打算把自家的养牛规模发展到50头左右,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现在我对养牛、羊的技术也都掌握了,我要把这一身的能耐都使出来,带动周边的贫困户共同发展养殖。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大家一定能共奔富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