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库讯:安徽网库讯 从农户田地里采摘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中抽样,从快检室里完成样品的检测,记录好检查结果后再向农户反馈……连日来,大观区农产品快检室的检测员汪连华像往常一样,与同事在海口镇农产品快检室内忙碌着。
“这段特殊时期,每周我和同事随机到海口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每次随机抽取6个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的范围涉及蔬菜、水果。2月4日以来,我们已经检测了22个批次140多个样品,未发现不合格产品。战“疫”期间,由于广大市民都居家防疫,农村道路封闭管理,农业示范园的蔬菜很难运送出去,也没有人来收, 农贸市场也关闭了,蔬菜根本卖不出去。后来,蔬菜通过政府部门牵线搭桥进超市销售,但超市的进入门槛高,每批次都必须进行农残检测,出具相关合格报告才能进,我们快检室自正月初四上班以来一直没打烊,目前,海口蔬菜基地经我们检测合格的蔬菜共向市里面的大型超市输送了110万公斤。”汪连华说。
农产品安全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关系着疫情期间的社会稳定。疫情防控期间,大观区农业农村部门主动出击,结合防控工作实际,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深入辖区海口镇、皖河农场及十里铺乡8个农残快检室,建立完善农残快检体系,打通服务老百姓“最后一公里”,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在过去,乡镇一级配备的检测设备单一简陋,检测项目也不全面,很难满足市民对食品安全的保障需求。现在通过农残快检站,一个样品只需短短的20分钟,检测结果就可以知晓,不仅花耗时间少,检测的精准度也大大提高,真正起到了疫情期间稳民心的作用。”汪连华说。
“今年,我区将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探索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该制度是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者在自我管理、自控自检的基础上,自我承诺农产品安全合格上市的一种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制度。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者在交易时主动出具合格证,实现农产品合格上市、带证销售。通过合格证制度,可以把生产主体管理、种养过程管控、农药兽药残留自检、产品带证上市、问题产品溯源等措施集成起来,强化生产者主体责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更加有效的保障质量安全”,大观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昌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