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库讯:他是一名普通的“白衣天使”,他那微笑的眼神胜过干言万语,让患者鼓起了战胜漏魔的勇气;他是一位科室负责人,面对工作的责任和压力,他带领团队以高超的技术和优质服务为患者排忧解难;他是一位父亲,为了工作,父女不能天天相见,失去了天伦之乐,孤独的女儿经常到病房看望他……他就是2016年亳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过高峰。
不忘初心奏华章
过高峰,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医主任。工作21年来,他始终坚持“白衣天使”的标准来塑造内心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在治病救人除疾疗苦之外,他率领团队攻坚克难,为医院建立了重病医学科和心血管内科两个新科室。
过高峰,1998年7月毕业于皖南医学院,参加工作以来,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医德医风,强烈的责任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领导和患者的信任和好评。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优秀医生”,20I6年享受亳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第六届亳州市青年科技奖,市先进工作者,县优秀共产党员,蒙城“十佳市民”,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然而这些荣誉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加在身上的光环罢了,他看重的是为患者的服务,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他将用一颗真诚之心,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投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工作中。
加强学习大提升
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自身本领,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于是自已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系统地掌握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了许多新知洪,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了新经验。从医以来,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他还充分利用到外地学习培训这一有到优势,争取一切有利机会,他先后到北京阜外医院,广东中山医院心血管内,重病医学科学习深造,处处都留下了他辛劳的足迹和汗水,工作21年来,他一直坚守在临床医疗第一线,经过高峰治疗的病人,未曾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
爱岗敬业谱新篇
2011年院领导安排过高峰筹建重症医学科,年轻气盛的他二话未说就立下了军令状,接受任务后,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过高峰以院为家,吃住在病房,有时食堂无饭他就吃泡面,过高峰的女儿说爸爸是不是走火入魔了,不然怎么多长时间都不回家一趟,过高峰的妻子是中学教师,也是工作狂,因此,女儿成了“孤儿”……想念父亲时,女儿只好到病房才能见到父亲一面。两年的时间,过高峰和他的团队终于把重病学科打造成一院的权威科室了。使得一些急危重病患者在第一人民医院就能得到有效救治,有力地支持了其他科室,更多的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潜心专业求进取
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人们都在甜蜜的梦乡中沉睡,而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的手术室内灯火通明,过高峰正带领他的团队正在抢救一位心血管病患者,当时被救护车接到医院时,患者已生命垂危,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诊治这样的病人,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而且要有忘我的责任担当精神,病人从偏远乡镇而来,值班医生及时向他汇报,通过检查后决定,立即手术,时间就是命令,医护人员全力做好了手术准备,手术室内过高峰和他的战友们全力以赴紧张有序地工作着,室外患者家属焦急万分,一小时过去了,二小时过去了,三小时过去了……经过近6个小时的奋战,患者心律正常了,看到转危为安的患者,过高峰笑了,患者家属也松了一口气,时针已指向零点……这一样的事在过高峰科室是常有的事。
过高峰在完成重症监护病房成功运转工作后,院领导又给他一个新的任务,筹建心血管内科、心导管室,随着医院等级化管理的延伸,医院专业分科为二等甲级达标的必然要求,根据国家卫计部门的医改方案,医院在过高峰的积极努力下创办了心血管内科,同时建立了心导管室,作为有丰富临床经历的资深医生和科室主任,始终把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当作提升团队战斗力的重要环节,针对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先后派出相关人员到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病中心进行学习,在他的言传身教下科内骨干业务水平提升很快过高峰本人虽然从事心血管病多年,并多次参加培训,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压力之大。为了成功地开展首例心脏介入治疗,之前,他已多次购买图书材料、音像资料数干元,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可谓是废寝忘食,那期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查阅资料中度过,为此,手指在按键盘时都磨红肿了,那种艰辛和专注真无法用文字来形容了!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蒙城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专业分科在过高峰和他的团队的积极努力下,最终如期完成,心导管室的建立使医院在治疗心血管病方面又向前迈了可喜的一步,如今,过高峰能熟练地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速术,室上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目前,心血管内科每天收治病人数十人,每天诊治3000例左右。
众所周知,心内科是各种突发事件频发容易产生纠纷的科室,由于常年患病,许多患者思想、情绪不稳定,还有没性格脾气古怪,要想减少医疗纠纷,让患者少花钱,治疗效果好,真正达到满意而归,是极为困难的,过高峰深知这一点,他常说,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是可以改变自己,他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克服重重困难,除了精打细算,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法,还和患者及家人做了很好的沟通,深入浅出地给患者及家人讲解疾病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如何更好的控制病情,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让患者和医生一起努力,共同战胜疾病,就这样,在他担任科主任以来,科里未发生一件差错事故,也未有医疗纠纷,而且病人数量在稳步上升,常常是一床难求。
运筹帷幄令人佩
开展心血管支架植入术,要在X光线照射的环境下开展,过高峰每天都是以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代价,手术中,过高峰和他的战友们都要穿着沉重的铅衣,戴着沉重的铅帽,来认真完成每一例手术,一例手术少则半小时,多则2小时以上,尽管有铅衣、铅帽等防护设施,但都不可避免地受到X线的辐射,一次手术下来,累得全身发软无力,头脑沉重,作为一名手术医生,始终践行苟利苍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誓言,对团队中没有结婚的年轻同志,过高峰就尽可能的让其避开或减少辐射。为此,年轻的医生感激万分,都为有这一样的好老师,好领导而感到无比自豪。
妙手回春爱永恒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过高峰作为一名医生从事着平凡的工作,凭着热爱、执着、厚德、敬业诠释了崇德向善,大爱无声,践行着遵德守礼,医者大美。作为一名医生除了要有医术上的贮备之外,还要对患者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节假日或8小时以外之说,他的手机24小时开通,随身携带,从不离身,在21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已经逐渐养成了“和衣而眠”的习惯,以便随时工作,有多少次已忙碌了一天,托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刚回到家或刚端起碗,那边手机“叮呤,叮呤”响起来了,看到值班室的电话,病情就是命令,立即赶往医院,为了抢救病人工作通宵是正常事……
好多病人来自农村,经济都比较困难,他深知病人因病致贫的现象在农村极为普遍……为此,过高峰本着既使治好病,又少花钱,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的原则,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病人最怕的是门难进,医生脸难看,担心医生不真诚的对待病人,过高峰深知这一点,他时刻尊重每一位患者,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特别是对患心血管病的患者更加同情,因为该病发展快,致死率高,稍不注意,就会给他们心理上造成阴影,因此,和患者一开始接触,他就和颜悦色,问长问短,嘘寒问暖,通过细致的观察,耐心地和患者沟通,使病人感觉到自已到家了,的确,在过高峰心里,病人就是他的亲人,就是他的中心。
21年来,过高峰始终坚持以一颗特有的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无论贵贱、高低、贫富、城乡都一视同仁,有时,过高峰还为一些困难患者捐款捐物,但凡经过他治疗的患者,好多人已成了他的朋友。
关注孤老献爱心
“老吾衣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新时代,关心和救助孤寡老人这一弱势群体是当代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关注他们的健康则是“白衣天使”的天职所在……为发扬中华民族的孝志、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过高峰把关爱空巢老人、五保老人健康当作一件大事来做,经常组织科内医生志愿者深入敬老院、空巢老人家中为他们体检,向他们讲解健康保健知识。所到之处,过高峰结合工作中的经典病例、案例,利用多媒体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筹疾病的保健、治疗方法及家庭用药注意事项。
通过健康教育讲座进乡村敬老院、空巢老人家中宣传,了解到老人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渴求,他自编讲义先后为居民、五保老人、空巢老人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数十场次。通过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引导社会更多的人关爱老人,孝老爱亲,教育志愿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积极行动起来,关爱老人,传递爱心,传播文明,让老人健康、晚年不再孤独。
蒙城县扶贫开发局通讯员: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