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库讯:陈学科,桃岭乡高湾村陈湾组村民,出生于1971年12月,自幼家庭贫寒,初中成绩较好,但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辍学务农,幼年的经历给陈学科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就是在这样的经历背景下,陈学科内心深入那份扶贫济弱、求学上进的情感与日俱升,他希望今天的孩子们不再重复他曾经的经历。陈学科在高湾村一直从事务农,做家庭装修维持生计,工作很累,粉尘很多,经常是一身灰土。他早年父母年龄大,两个孩子小,不能出门打工挣钱,这么多年来一直留守家乡赡养父母直至父母去世,扶持两个孩子上学,家庭经济并不富裕。
桃岭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乡镇,他在平日里走村入户,耳闻目睹了一些贫困的家庭还需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所以萌生了做“志愿者”这个想法。2016年,金寨春雨公益协会在招募关心下一代桃岭关爱工作站志愿人员,他便自告奋勇参加了。这一做,就是数载。
此前看到的贫困家庭,陈学科一一整理,然后誊抄在春雨协会的救助申请表上。虽然字迹歪歪扭扭,但都是一笔一划写成。另外,协会收到的桃岭乡资料也很多。为了确保扶贫的精准性和真实性,陈学科骑着破旧的摩托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行驶去贫困户家调查核实。有一次为了避让对面的来车,陈学科连人带车翻进沟里,幸好只是擦破了腿,但却心惊胆寒了好一阵子。首先问贫困户家的邻居,问他家的家庭人员构成,有没有不尽赡养或抚养义务的,问他家的住房,有没有在外地或购或盖的新房。然后才走进贫困户的家中,看看厨房里的伙食怎样,询问家庭致贫原因,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这一圈下来,陈学科的心里对该户的情况也就基本掌握了,然后再如实报告给春雨协会的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家庭情况决定资助或不资助,如果资助,应该进行什么样的资助,或进行物质捐赠,或直接现金捐赠……
每当协会志愿者到桃岭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需要指路,陈学科总会丢下手中的活,和志愿者们一起翻山越岭走村入户。
经过陈学科多次的走访核实, 2018年12月16日,他带着春雨协会志愿者第一次走进家住桃岭乡龙潭村的贫困户刘太银家,11岁的刘同学在仙花实验学校五年级读书。父亲几年前外出务工,在返家的时候不慎发生意外,不幸高位截肢,完全丧失劳动力。母亲离家出走。家里从此失去经济来源,一直靠政府及爱心人士给予照顾,才让刘同学继续学业。这一次,协会共捐赠3000多元的助学款。今年 7月14日,陈学科和春雨协会志愿者第二次走进刘同学的家。在扶贫政策“六净一规范”的指导下,他的家打扫得很洁净,厅堂明亮,桌椅摆放得井然有序。他的爸爸瘫痪在床,家务事情基本都落在刘同学幼小的肩上。和志愿者谈到自己的儿子,他的爸爸满足地笑着说道:他虽然很瘦弱,却很懂事,也很能干。孩子在遭遇了很多不幸之后还能够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地生活,这让志愿者们感到十分欣慰。
蔡同学,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在高湾小学上五年级。她遭受了太多的痛苦与不幸。由于患先天性脊椎肿瘤,脊椎成60度弯曲,历经6次手术,花费医药费40多万元,今年准备在北京进行最后一次手术,手术费大约15万元无着落。成绩优秀,班级前三名。父母在家打短工维持家庭生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去年,陈学科就得知这一情况,然后上报给春雨公益协会,当即就获得了2000元的助学款。
桃岭乡人杰地灵,每年都有不少学子考入大学。吴同学在安庆师范大学大二,居住在桃岭乡龙潭村白果组。父亲吴孔六2012年患甲状腺肿瘤,辗转多地求医,于北京手术,但当时癌细胞已扩散至骨头,抗争五年,于2017年病逝。母亲付贤珍务农,本人上学,家庭贫困。在去年吴同学刚考上大学之时,也是她最无助的时候,陈学科把资料报告协会,协会开展“关爱大学新生 筑梦未来”志愿服务活动,给吴同学资助4000元,缓解了吴同学家的经济压力,让她快快乐乐地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一提起陈学科,吴同学很感动,她永远忘不了陈叔叔瘦弱的身影,还有一次次的叮嘱:不要怕,有我们……
经过陈学科的牵线塔桥、走访调查,桃岭乡有16名困难学子受到协会的资助,还有3位大学生。4年来,他参加大小公益活动80多场次,足迹走遍桃岭乡的山山水水,走过金寨县的村村镇镇。
每月,陈学科总会从自己辛苦挣来的微薄工资中掏出一些钱捐给春雨协会,然后集腋成裘,再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每次50元,甚至100元,截至目前已有6000余元。
作为一名并不十分富裕的农民,思想境界如此之高,能够常年坚持扶贫济弱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从不图名图利,放弃家庭致富的很多机会,无偿参与各类文明志愿服务之中,是我们新时代每个人学习的楷模,建设美丽金寨需要更多的,像陈学科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文明志愿服务者共同践行。(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