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聚焦安徽
投稿

皖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

2017-09-22 11:08:47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省份,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打造“四最”营商环境。uLA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跑”uLA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首先我省将在减少审批事项上发力,按照能整合的尽量整合、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该减掉的坚决减掉原则,全面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通过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申请材料“一次提交、部门流转、一档管理”。同时,大力削减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进一步完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市场主体登记“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跑”。此次《意见》还专门提到,推进企业名称登记改革,解决企业“起名难”。uLA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uLA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意见》明确,2017年年底前上线运行省级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企业在取得土地证前的时间“空窗”,可预先进行材料共享、分头预审,待完备土地手续后,将预审批结果转换为正式审批意见。uLA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实行“不见面”送达,通过审批事务与微博、微信以及手机移动客户端的嵌入与应用,实现快递送达、“两微一端”推送,凡是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的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都可以通过网上查询。uLA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试点承诺制和“先建后验”uLA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推行线下办事“一次办结”,在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情况下,从受理申请到作出办理决定、形成办理结果的全过程,实现办事人“一次上门”或“零上门”。到2018年年底全面实现群众和企业到窗口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最大程度利企便民。uLA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产业集聚区先行试点承诺制,实行无审批管理。也就是说,企业按照设定的准入条件和标准,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必须履行的审批手续外,相关部门在预审公示后,企业即可开工建设。探索“先建后验”,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相关行政许可事项在投产前完成即可,项目竣工后企业按照承诺书要求提交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即可投产。uLA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开展证明材料清理行动uLA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办事要开各种奇葩证明,曾是大众诟病的焦点。此次《意见》透露,我省将开展证明材料清理行动,“减证便民”。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对必要的证明材料加强互认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举证。同时,清理和减少各类检查,清理交通领域各类罚款和检查,杜绝重复检查、多头检查、随意处罚。推动跨部门联合检查,减少对企业的干扰。uLA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工商业用电每千瓦时降低1.35分uLA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我省将进一步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进一步减少包括中介服务在内的《安徽省定价目录》收费项目,2017年年底前对保留的部分涉企收费项目按照不低于20%幅度降低收费标准。自2017年下半年起,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每千瓦时降低1.35分。uLA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政府要信守招商承诺uLA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意见》强调,政府要信守招商承诺。市、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得作出违背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政策,不能落实或者超出本级政府职权职能范围内的政策承诺。招商引资成果要在政府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市、县政府要严格兑现其依法作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行政许可决定、招商引资书面承诺等,不得随意改变。因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确需撤回或者变更的,应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uLA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为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我省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凡是企业对损害营商环境的投诉举报,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建立量化考核,将“四最”营商环境纳入对各市各有关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落实不及时、不到位、不彻底或进展缓慢的单位及其负责同志,按有关规定严厉追究责任。uLA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文章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安徽网库”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网库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安徽网库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9 皖ICP备19011896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