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聚焦安徽
投稿

砥砺奋进的五年:凝聚法治力量 护航美好安徽

2017-08-24 16:52:50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法治是繁荣稳定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将法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依法治省、努力建设法治安徽,地方立法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公正司法扎实推进,全民守法自觉性日益增强,法治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xrS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科学民主立法,护航改革发展——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提高立法质量,引领改革、促进发展、保证善治xrS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实行食品小作坊登记制度和小餐饮、食品摊贩备案制度。 ”7月2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对备受关注的食品“三小”管理体制予以明确。这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提出的针对性条款。由于立法过程中部门争议较大,首次引入了第三方评估,“由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进行专项评估,有利于保证争议事项立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吴斌表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立法必须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地方立法工作始终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努力以良法引领改革、促进发展、保证善治。截至今年7月底,省十二届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地方性法规31件、修改48件、废止9件,批准设区的市法规63件,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是贯穿我省地方立法工作的一条清晰脉络。在全国较早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落实“单独二孩”政策、细化“全面二孩”政策,及时启动立法程序废止《安徽省劳动教养实施条例》,圆满完成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工作……2013年以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通过立法做好顶层设计,引领改革进程、推动科学发展。直面社会热点、回应百姓关切,成为我省地方立法的显著特点之一。从学前教育到老年人权益保障,从物业管理到消费者权益保护,从大气污染防治到饮用水水源保护,只要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都紧抓不放,加快地方立法进程。立良善之法,在于以民主的力量确保立法的质量、以立法的严谨保障法治的科学。 2013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着力健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积极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科学立法格局,制定了一大批具有安徽特色、在全国地方立法中居于领先地位的法规,地方立法的系统性、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xrS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织牢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在全国率先构建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xrS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日前,合肥市交通局拟出台《合肥市企业自建码头维护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报送登记审查环节,合肥市政府法制办发现其中有一处条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收费规则(内贸部分)》中部分条款相抵触,立即按相关规定向市交通局发出“规范性文件审查意见书”,要求其予以纠正。随后,合肥市交通局作出了终止文件印发的决定,一项可能发生的违法决策在源头被“拦住”。作为政府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目前在我省已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全覆盖,在各级政府的决策实践中较好地发挥了预期作用。包括这一制度在内,我省不断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四级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体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一系列建设法治政府的真招实措,有力确保了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以清单限权,是我省打造法治政府的一大亮点。201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配套出台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办法、建立健全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全方位编密织牢依法行政的制度“笼子”,确保政府“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行政执法是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是能否依法行政的最直接体现。在全国率先启动县级市场监管领域大部门制改革;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在公共资源交易、旅游管理等多个领域展开;严把“入口关”,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我省健全执法体制、规范执法行为的诸多努力,带来行政执法的持续改进,让群众从具体执法案件和执法活动中,愈加强烈地感受到公平正义。阳光、透明,是法治政府的鲜明特征。随着“三公”经费、空气质量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取得突破、《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正式颁行,我省在政务公开领域进步显著。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提升政府透明度的诸多举措,有效强化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xrS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深化司法改革彰显公平正义——扎实推进员额制改革,实施立案登记制破解“立案难”,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徽经验xrS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8月10日,一起安徽省检察院抗诉的疑难复杂、适用法律存在争议的民间借贷纠纷案,在省高级人民法院第十法庭再审开庭。省检察院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薛江武依法出庭。这也是我省检察机关3205名员额内检察官全部选任到位后,薛江武作为入额检察长直接办理的首起案件。员额制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得司法人员回归到职业本源。自我省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以来,司法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在全省各地生根开花,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法官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司法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便民利民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徽经验,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省委专门作出部署,要求确保改革试点蹄疾步稳、改革任务圆满完成。我省组织有关部门深入调研论证,起草出台了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完善司法责任制,建立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体制”“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在全省司法机关落地生根。司法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省法院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民群众行使诉讼权的“立案难”;《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的出台,有效杜绝了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全面启动,实现了“诉访分离”,有效解决入口不顺、出口不畅、程序空转等问题。xrS安徽网库 地方门户新闻站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安徽网库”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网库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安徽网库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9 皖ICP备19011896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202601110号